#經濟成長
-
印度就業機會不足等因素 人口紅利恐反釀失業危機
|全球聯合國人口統計顯示,印度人口突破14億2800萬,正式超越中國;兩個世紀來,全球人口第1大國的頭銜首次換人。印度有大量年輕勞工,廣大內需碰上全球供應鏈洗牌,總理莫迪高喊多年的印度製造遇上大好良機。但缺乏高水準熟練技工、就業機會不足、女性地位與勞動參與率雙低,都讓人口紅利難以完全發揮,甚至可能變成負擔。
-
央行3月是否升息引關注 總裁楊金龍未鬆口
|產經央行今年首場理監事會將在3月23日登場,是否繼續升引發各界關注,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今(1)日到立法院備詢時,面對詢問並未鬆口,不過他直言,台灣不會陷入停滯性通膨。
-
2月份景氣動向調查 製造業營業氣候點連3月上揚
|產經台經院發布「2月份景氣動向調查報告」,服務業終止連5個月的下跌轉為上揚,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也連續3個月上揚。台經院表示,今(2023)年經濟成長要靠內需,外貿如果好轉將會有挹注,但通膨壓力仍在,下半年不確定因素還是很大。
-
美國商會逾8成會員願擴大投資 財部估下半年出口有望轉正
|產經台灣美國商會,在今天發布「2023年商業景氣調查」報告,有超過8成會員,計畫要維持或者是擴大投資,但也有近7成擔心,台灣的綠能供應是否充足。而財政部公布1月的海關進出口貿易統計,出口值只有315.1億美元,出現連五黑。
-
-
中國去年經濟成長率僅3% 多名經濟學家預計Q2後回升
|全球中國公布了去(2022)年的GDP是3%,比去年初官方訂定的5.5%相距甚遠,也顯示出疫情封控等原因對經濟造成嚴重衝擊。但有專家分析,就算中國宣布從1月8日開始取消入境隔離,但由於確診人數提高,因此短期內經濟可能會面臨更大壓力。
-
IMF總裁指2023年更艱苦 全球1/3經濟體恐將衰退
|產經國際貨幣基金總裁喬治艾娃警告,今(2023)年全球經濟恐將會比去年更艱苦。烏克蘭戰爭、高通膨、高利率以及中國失控的疫情等因素,全球三分之一的經濟體將陷入衰退。美國、歐洲、中國,沒有任何一個大的經濟體,可以擔得起世界經濟的火車頭,各界需要格外的小心謹慎。
-
Many Calling for Tax Revenue Surplus to Be Refunded 今年超徵稅收估4500億 聚焦「還稅於民」
|The Tsai administration will collect around NT$450 billion in taxes this year, and many people are calling for the surplus to be given back to citizens. Acting Finance Minister Juan Ching-hwa says the
-
今年超徵稅收估4500億 朝野立委促「還稅於民」
|產經國內今年超徵稅收估計達新台幣4500億元,讓還稅於民成為朝野立委熱討論的焦點,上午財政部代理部長阮清華表示,稅收實徵數超過預算數會用在減少舉債、增加還債,讓政府財政更健全,若真的要還稅於民,還須通盤考量,但比起發放現金,以振興券方式比較能達到提振經濟的效果。
-
央行利率連4升? 楊金龍:看通膨及經濟成長受影響程度
|產經中央銀行本週四將召開第4季理監事會議,外界也關切央行是否會再升息?對此央行總裁楊金龍上午在立法院財委會表示,升息決策判斷標準,要看通膨率及國內經濟成長會受到全球影響的程度。如果明年通膨率在2%以下,央行應該是可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