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腳拖劇團,近期將再度推出台語舞台劇「勥姆仔欲起行」,不僅以演員和人偶一起演出,還加入了手語翻譯員一起呈現。劇團去年的「國王與國王」初次和手語翻譯員合作,反應很好,不過這次全台語演出,對手譯員是一大挑戰。
為了響應聯合國2月21日世界母語日,文化部和客委會、原民會共同舉辦「國家語言生活節」,18、19日在華山文創園區,除了安排30場演唱、講座等活動,現場還有40個語言市集,要鼓勵民眾在生活中自然使用母語。關於手語的部分,有親子手語劇團以及聽障相關團體來擺攤,還有兩場講座,從不同面向來了解聾人或聽障者的生活。
從2019年開始,廣藝基金會開始推出表演藝術金創獎,為創作者打造一條龍的培育平台,第4屆邁入最後決選的3組創作,最終獲獎團隊的作品都能經由創作獎勵以及創投的方式,讓作品擁有更多巡演機會。
因疫情影響停辦2年多的火車上移動劇場近期回歸,來自雲嘉南120名親子,搭著火車從雲林斗六到台南新營,在這段車程期間由「大開劇團」以推理親子劇時空列車,與孩子們觀賞演出與互動,讓親子們在火車上體驗觀劇的特別經驗。
金光布袋戲誠出名的雲林隆興閣掌中劇團,這半冬來,共一寡戲尪仔借予新莊文化藝術中心展覽,戲迷會當佇遮看著上出名的五爪金鷹,這齣戲相關的家私,也通了解著金光布袋戲的歷史演變。
今年是法國喜劇作家莫里哀,四百歲冥誕的週年紀念。莫里哀一生留下近30部作品,對法國的文學、戲劇、舞蹈,乃至於民族性都有極深刻的影響,地位如同法文界的「莎士比亞」。從巴黎的法蘭西喜劇院,到西南的小鎮佩澤納,年頭到年尾都將有各式各樣,紀念這位法國大文豪的活動舉行。
布袋戲是台灣傳統文化重要代表之一,但是因為時代演進和民眾休閒閱聽習慣改變,使得傳統布袋戲面臨轉型和傳承的考驗。新勝景掌中劇團在跨年假期,推出全台首創光雕布袋戲「伏魔英雄帖-再現白光劍」,結合七個劇團經典英雄角色,並搭配3D動畫與震撼聲光效果,期許未來能將布袋戲朝國際化發展。
為著予藝文經濟會當萬年永久,袂少國家攏有固定時間、固定地點的表演,像美國百老匯就是一个例,這陣臺灣的「新勝景掌中劇團」,招全臺灣7个掌中劇團,捒年底大戲「伏魔英雄帖 再現白光劍」,是全臺灣頭一齣結合傳統跤步手路,閣有光雕的布袋戲。
嘉義東石蔦菘社區的序大,經過專業劇團三個月的課程,共較早生活的故事編做戲劇,佮學校的囡仔做伙佇大樹跤來公演,社區的序大因為遮的課程增加佮囡仔的互動,囡仔嘛透過戲劇的參與,認捌家己的故鄉,學習在地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