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資45億、費時10年建造的高雄港旅運中心今(6)日正式落成啟用,也是台灣相隔357天重迎國際郵輪,凌晨開始威士特丹號跟首航的七海探索者號,兩艘國際郵輪接力靠港,行政院長陳建仁等人上午也特別前來參加啟用典禮,期待疫情趨緩後郵輪觀光的商機再度復甦,為台灣觀光注入強心針。
校園口罩令明天6日起鬆綁,但學校健康中心、校車、幼兒園專用車、校園接駁車等,仍需戴口罩。醫師提醒,戴口罩確實能限制密切接觸傳染,但口罩令解除後,如何減少學生任意觸摸並勤洗手,是接下來學校該加強宣導部分。
國際郵輪在去(2022)年10月解禁。不過因郵輪前置作業,需要半年到一年時間,目前港公司資料顯示,今年有96航次靠港郵輪;預估全年郵輪旅客約30萬人次,只恢復疫情前的3成。旅遊業界分析,過去台灣檢疫措施較為嚴格,開放時間相對晚,因此今年靠港的國際郵輪,可預見不理想。疫情後重啟郵輪布局,航港局邀集菲律賓、韓國業者,成立亞洲跳島郵聯盟,目前也正積極邀請日本業者加入。聯盟將規劃中小型郵輪商品,主打深度島
全球的海空航運業,好不容易走出新冠病毒疫情的困境,準備大展鴻圖之際,南半球的紐西蘭跟澳洲,又傳來大型郵輪因為不明生物孳生,被擋在外海的消息。所幸這次不是會傳染的疾病,只是紐澳當地為了阻止外來種生物入侵,不讓船隻進港。
交通部在10月24日解除國際郵輪禁令,允許郵輪業者靠港台灣重啟跨國航線。不過目前,2023年預報僅有90多航次靠港,相較疫情前600多航次,僅恢復約1成5,台灣國際郵輪協會分析,因台灣解禁較慢,加上仍規範船員必須要施打追加劑疫苗和定期快篩,因此不少國際郵輪業者仍對台灣市場仍抱持觀望態度。
卡達世足賽開賽期間,正逢疫情舒緩的時節,旅遊相關業者無不摩拳擦掌。相對於陸地上的業者,海上的豪華郵輪,甚至傳統阿拉伯小船,業者都準備趁著在世足賽期間好好大賺一票。
距離2022年卡達世足比賽只剩下不到10天,當地住宿一房難求。為了迎接從各國來的球迷,卡達不惜重本,租用3艘超豪華郵輪解決住宿需求。而人權團體再度抨擊,卡達世足場館興建期間,大批外籍勞工的工作環境惡劣,人權遭迫害。
國際郵輪來台禁令正式解除。睽違了2年8個月之後,台灣再度開放國際郵輪來台靠港行駛跨國航線,不過業界直言,我們因開放得較晚,估計明(2023)年郵輪靠港航次不會多,復甦得要展望後年了。
疫情前,台灣一年有600多艘郵輪靠港,平均一年有106萬人次郵輪旅客,不過因為疫情停擺,交通部表示,隨著國際疫情趨緩,基隆港與高雄港旅運中心已陸續完工,在港埠建設上做好準備;目標在明(2023)年底,就可恢復到疫情前的郵輪榮景,不過業者表示,郵輪的銷售都要半年前開始準備,若指揮中心仍不鬆綁邊境,恐怕讓台灣喪失在郵輪國際市場的布局機會。
法國龐洛郵輪今年上半年原本要叩關台灣市場,卻因為我國邊境未開放而放棄,不過看好疫情後亞洲市場,業者宣布明年3月確定來台,推出自基隆港出發前往沖繩的11天頂級行程,一人要價26萬5千元起,但因觀光局目前仍禁止組團出遊,業者僅以機加船位方式銷售,吸引不少民眾搶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