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最大城市多倫多,星期四(11)中午大停電,原因是一輛起重機撞到高壓輸電線,導致當地主要商業區瞬間斷電,許多企業員工得摸黑辦公,購物中心、餐飲業者也無法營業,還有不少人受困電梯,停電長達8小時才解除危機。
為了因應俄羅斯減量供應天然氣,歐盟國家採取不少節能措施。不過德國擁有數百年歷史的玻璃香水瓶製造業者以及金屬加工廠,現在正陷入天然氣不足以及價格飆漲的窘境,可能被迫出走到中國。
俄羅斯再砍北溪二號天然氣管線供應量,歐盟也加緊備戰冬季能源缺口,通過從8月到明年3月成員國全面少用15%天然氣的方案,各國在破紀錄的酷暑盛夏,也不得不推出積極的省電政策。其中,仰賴俄羅斯能源最深的德國最痛苦,但西部也有一個知名的綠能縣,早已實現能源獨立,自給自足,俄羅斯斷氣危機對其毫無影響。
共軍實彈演訓台海局勢緊張,4日兩枚飛彈落高屏外海,能源燃料能否安全運補進港引發關注,《科學月刊》編輯委員廖英凱透過「MarineTraffic」船舶追蹤App觀察,高雄永安天然氣接收站今(5)日上午7時進港液化天然氣(LNG)載運船舶,多花半天至一天航程繞過實彈射擊區,他認為,若共軍實彈演訓時間與範圍一旦拉長,我國政府可能須提升外交與軍事手段,以保護天然氣供給運輸。
為了擺脫對俄國天然氣的依賴,歐洲國家紛紛端出節能計畫。西班牙政府最近宣布夏天空調最低只能調到攝氏27度,總理還帶頭鼓勵大家盡量不打領帶,結果遭到紡織業者抗議。另外在德國,有火葬場業者關閉了部分火化爐,讓剩下的火爐全天候運轉,就是為了省下冷卻之後重新加熱的時間和能源。
俄羅斯與歐盟的能源僵局進一步升高。俄羅斯27日再將北溪一號的供應量減少到20%,這也導致歐洲天然氣價格上漲近2%。歐洲各國尋求對策,西班牙表示有能力成為歐洲的天然氣樞紐,以擺脫俄羅斯要脅;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也承諾,將對歐盟增加電力出口。
儘管「北溪一號」預計21日完修,俄羅斯總統蒲亭表示將恢復供應天然氣;但歐盟提出緊急方案,敦促成員國到明年3月前,盡力減少15%的天然氣使用量。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就批評,歐洲成為俄羅斯天然氣供應的人質;俄國總統蒲亭則反控,加拿大拖延返還送修的渦輪機,還質疑加拿大的維修品質。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歐洲積極尋找俄羅斯以外的天然氣供應來源;歐盟18日表示,已經和亞塞拜然簽署新協議,目標是幾年內,讓亞塞拜然輸送到歐盟的天然氣倍增。不過國際能源總署警告,應該立即開始削減對天然氣的依賴,不然恐怕難以度過冬天。
俄烏戰爭的另類武器,是俄羅斯握有歐洲天然氣的命脈。根據路透社獨家報導,俄羅斯天然氣公司以西方配合制裁、扣留送修的設備為理由,揚言無法保證天然氣供應。國際能源總署也提出警告,如果歐洲各國不減少使用天然氣,今年恐怕很難過冬。
德國對俄國天然氣的高度仰賴,原本就充滿不確定因素,在俄烏戰爭爆發後,更面臨俄國隨時斷氣的能源危機。負責從俄國傳送天然氣到德國的北溪1號天然氣管線,這周展開為期10天的維修,停止供氣。德國坦言,不確定俄國是否會藉維修的理由,從此永遠中斷供氣,若俄國真的切斷天然氣供應,德國經濟恐將大幅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