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事爆發一週年,聯合國大會24日做出反俄決議,以歐美國家為首支持烏克蘭的大幅比數,達成141票比7票的壓倒性勝利結果。但相較去年10月,支持俄羅斯的國家悄悄增加2席,中國、印度等大國依然選擇棄權。這一年,俄烏兩方背後的勢力有什麼變化?各國基於什麼樣的立場挺俄或挺烏?
俄羅斯總統蒲亭2日在蘇聯於史達林格勒戰勝納粹德國80週年活動上,以近日德國為烏克蘭送上豹式坦克為例,表示「歷史正在重演」,並暗示非常規武器可能派上用場。
俄烏戰爭爆發後,台灣提供烏克蘭學生來台留學或研習,目前已經有49人入境。而位於桃園的國立體育大學提供獎助學金,錄取4位烏克蘭學生,來台進行3個月研修。
中國外交部於9月12日證實,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4至16日將出席在烏茲別克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習近平將與哈薩克及烏茲別克總統會面,且有極大可能與俄羅斯總統普丁見面。
G7七大工業國集團2日達成共識,將對俄羅斯原油在國際市場的價格設定上限;目的是削減俄國在戰爭期間的收入以及維持石油價格穩定,但細節及價格上限範圍還有待討論。克林姆林宮回應,將不向設限的國家供油並警告此舉將導致石油市場嚴重不穩定。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事,爆發至今已造成將近1200多萬人流離失所,與打了9年的伊拉克戰爭相比,難民人數為整整一倍。台灣東海大學的「遠離戰火、來台求學」安置計畫,提供了全額獎學金給18名烏克蘭學生,《法新社》近期訪問了其中4人,藉由他們的第一手觀察,比較同樣遭遇大國威脅的台灣與烏克蘭之間的異同。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遭到國際制裁,俄國總統蒲亭曾多次揚言報復,還暗指限制糧食出口,可能是報復的手段之一;美國國務卿布林肯,6日證實有可靠消息指出,俄羅斯竊取烏克蘭糧食並販賣牟利。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在聯合國安理會上痛批,俄羅斯透過製造糧食危機,企圖威脅全球各國。
烏克蘭首都基輔一個法院,23日判決今年21歲的俄羅斯軍人希希馬林,因為殺害烏國平民,犯下戰爭罪,處以無期徒刑。不過辯護律師表示,希希馬林是逼不得已才下手,主張並非蓄意殺人,將提起上訴。此外,一名俄羅斯常駐日內瓦的資深外交官,因為入侵烏克蘭憤而辭職,還發聲明痛批俄羅斯。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在台灣時間5日凌晨,於美國五角大廈與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舉行會談,再度強調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針對中國加強在東海與南海擴張,雙方同意將加強合作,在必要時採取應對措施,阻止印太地區現狀被片面以武力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