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廚餘、環境都可能是防疫破口? 一文看懂非洲豬瘟病毒傳播鏈

台中養豬場日前驗出全台首例非洲豬瘟,獸醫學者擔憂,若環境中仍殘留病毒,或帶病毒的國外醃製肉品流入台灣成為廚餘,都可能成為病毒傳播破口。(圖/美聯社)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中養豬場日前驗出全台首例非洲豬瘟,獸醫學者強調,案例場豬隻均已遭撲殺,不會有民眾吃到帶病毒肉品的問題。不過若環境中仍殘留病毒,或是有帶病毒的國外醃製肉品流入台灣成為廚餘,都可能成為病毒傳播的破口。非洲豬瘟病毒還會如何傳染?民眾吃豬肉也會成為傳播途徑嗎?台灣養豬業受影響程度有多深?

台中梧棲養豬場日前驗出台灣首例非洲豬瘟,共造成106頭豬隻死亡,並已撲殺同場195頭豬隻,防疫單位持續監控疫情是否擴散。非洲豬瘟雖然不傳人,但民眾吃豬肉的過程,是否會成為豬瘟傳播途徑之一?

屏東科技大學獸醫系教授林昭男表示,從22日驗出首例非洲豬瘟後,同案例場豬隻均已遭撲殺,依病毒潛伏期15天計算,在11月7日以後上市的豬肉皆為安全,不會有民眾吃到非洲豬瘟病毒肉品的問題。

台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兼任助理教授李淑慧也認為,台灣的豬隻拍賣上市前,都須經過屠體檢查與合法屠宰等層層把關,民眾買到帶有非洲豬瘟病毒的豬肉機率非常低。

帶病毒廚餘風險在哪?怎麼感染豬隻?

不過李淑慧指出,像是香腸、火腿、臘肉等醃製肉品,處理過程無法完全殺死非洲豬瘟病毒,因此民眾買到的國外醃製肉品,仍可能含有高濃度病毒,若民眾未食用完變為廚餘,在廚餘蒸煮過程時肉塊中心溫度又未達90°C,那用來餵豬時,就可能成為非洲豬瘟病毒擴散途徑。

此外,林昭男與李淑慧都強調,帶有非洲豬瘟病毒的廚餘雖可經焚化爐高溫處理消滅,但掩埋場若未依規定做好掩埋,或掩埋場防水層不夠,病毒就有可能滲入地下水,若豬場再使用地下水餵豬,就會增加豬隻感染風險。

針對廚餘露天掩埋問題,2位專家也特別提出擔憂,因為一旦讓野豬透過廚餘接觸到病毒,那非洲豬瘟在台灣就難以根除。李淑慧還提到,若小型吸血昆蟲「壁蝨」或蒼蠅接觸到病毒,再飛去叮咬野豬、家豬或養豬場豬隻,或被豬隻吃下肚,豬隻也可能因此被感染。

李淑慧強調,雖然廚餘不是非洲豬瘟唯一傳染途徑,但風險最大,因此強烈建議禁止廚餘養豬。林昭男則認為,廚餘最好的處理方式是轉成生質能源。

環境中殘留病毒 人車均是傳播鏈

除了廚餘以外,林昭男表示,其實非洲豬瘟防疫最大問題在於「環境中殘留病毒」,因為包含人的鞋底、頭髮、手或身上都可能沾染病毒。林昭男擔心,在即將到來秋冬低溫下,病毒存活力更強,像是曾前往案例場採訪的媒體人員,若又到其他豬場訪問時,就可能將病毒帶入其他豬場。自22日首例通報至今(30)日為止,尚未超過病毒的15日潛伏期,環境感染風險還無法完全排除。

李淑慧也指出,非洲豬瘟病毒除了透過廚餘傳播外,化製車等車輛進出也會帶走病毒。

對於防堵非洲豬瘟的關鍵,林昭男認為是農民,除了須禁止外人進入養豬場、頻繁清洗廚餘桶外,相關人員進出豬場前也應洗澡並清潔鞋底等。不過林昭男也提到,最具挑戰的地方就是無法確保養豬場是否能完全落實各項防疫措施。

台灣養豬業年產值達2000億 15天禁令估損失百億

2位獸醫專家均表示,非洲豬瘟病毒若仍存在於環境中,可能會對全台高達300萬從業人口、每年2000億產值的台灣養豬產業造成重大影響。林昭男預估,此次非洲豬溫禁運、禁宰15天,會造成養豬業損失80至100億元。

李淑慧再次強調,人類即使食用到帶非洲豬瘟病毒的豬肉,也不會影響健康,真正需擔心的是民眾因此不再購買豬肉,造成豬價下跌,影響養豬產業。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