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

  • 亞洲生技大展登場 台灣智慧醫療及創新療法受矚

    |文教科技

    亞洲生技大展今(27)日進行,這也是新冠疫情解封之後第1次展會,規模是歷年之最,有19國、800家廠商參展、設立2千個攤位,成為全球3大生技展覽之一。其中最受矚目的,是台灣生技產業的智慧醫療以及創新療法。

  • 官田生態園區缺水 繁殖期僅45隻水雉創新低

    |地方

    台南官田水雉生態教育園區正值夏季繁殖期,不過園區內的公鳥、雌鳥總數才45隻創新低,就連水雉繁殖也出現遲延,第一巢出現在5月24日,比往年平均晚了快1個月。園方推估可能是缺水以及候鳥爭搶有限食物所致,棲地不足支撐繁殖季。

  • 政院通過台版晶片法草案 減稅鼓勵半導體產業研發創新

    |產經

    行政院會今天通過,有「台版晶片法」之稱的《產業創新條例》第10條之2和第72條修正草案,針對技術創新、位居國際供應鏈關鍵地位的公司,提供前瞻創新研發支出的25%,抵減營所稅。另外,先進設備支出的5%也能抵減營所稅。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不限定在台公司或產業,包括半導體,還有電動車、5G、低軌為星等產業也都適用,前提是,研發費用和密度得達到一定規模,有效稅率也得達到一定比率才能申請。

  •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將登場 展1200件專利技術促產業發展

    |產經

    2022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即將在10月13日到15日登場,屆時將有1200多件專利技術展出,包括混合實境眼鏡、野戰型外骨骼,經濟部希望展覽能為國人創造投資商機,也帶動產業發展,預計將吸引5萬多人參觀。

  • 慈科大輔導部落原民 加工創新山蘇、雨來菇創造新商機

    |環境

    原住民部落長久以來和當地環境共生,有許多值得傳承,作為部落特色的產物。慈濟科技大學近年輔導花蓮原民部落,將傳統的山蘇、雨來菇等農產品加工創新,為部落創造了不少新商機和就業機會。

  • 充電線好幾條歐盟擬統一規格 蘋果批扼殺創新

    |全球

    數位時代電子裝置五花八門,充電線可能會有好幾條,歐盟建議未來規格統一,減少電子廢棄物;iPhone手機大廠蘋果反對。

  • 人類飛行新創舉 NASA無人直升機「創新號」完成火星首飛

    |地方

    美國太空總署NASA無人直升機創新號,19日完成史上第一次的火星試飛,成功寫下人類史上在另一個行星首度進行有動力與受控制的飛行。NASA表示,這是萊特兄弟後人類再度於飛行上的新創舉。 美國加州帕沙迪納的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裡傳來歡呼聲,成員們所慶賀的是遠在火星上的無人直升機創新號所締造的歷史,它升空離火星表面約3公尺、盤旋39.1秒然後降落,是人類史上在另一顆行星進行有動力、受控制的飛行。 火星

  • 未來人力培育調查:九成民眾認為要具備創新與雙語能力

    |

    面對科技發展改變產業的工作型態,台灣人才的培育也要跟著轉型。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公布國家未來人力培育民意調查結果,有高達九成的民眾認為未來人才應該具備雙語及創新等能力,另外基金會也認為教育部應該要因應改革,並且更重視終身教育的重要性。 新世代、新需求,台灣教育面臨新挑戰,黃昆輝教授基金會舉辦國家未來人才培育民意調查,1071份民調當中,有95%的民眾認同國家未來人才必須擁有雙語能力、數位能力以及公

  • 國旅補助喊停? 交通部擬以輔導業者轉型、創新為主

    |

    春節過後國旅淡季來臨,政府是否會再祭出優惠補助措施刺激國旅?引人關注。交通部長林佳龍表示,希望下一階段以「轉型、創新」為主,而非再投以國旅補助或營運補貼等。 即將進入3月份的國旅淡季,交通部是否再推出國旅補助?引發各界關注。交通部長林佳龍表示,目前觀光局有針對第二季提出一些支持觀光業的方案,不過已下令要求重新檢討,希望下一階段是以轉型、創新為主,而不是再投以國旅補助或營運補貼等。 交通部長林佳龍表

相關標籤

近期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