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
-
日本超高齡社會長者走失倍增 科學未來館策展促理解高齡者
|全球日本高齡失智患者走失的案件日益增加,去年就超過1萬8千人,成為家人照護的難題。日本的科學未來館也對此推出活動,讓民眾體驗變老的感覺,進而思考如何積極面對老年之後的生活。
-
厄瓜多漸凍患者盼尊嚴死 法庭首開安樂死聽證會
|全球南美洲厄瓜多有1名漸凍症患者,長期承受身心痛苦,因此向政府要求尊嚴死去的權利。憲法法庭在20日首次召開安樂死聽證會,該名患者本人也視訊參與,親自發聲。
-
直髮劑予致癌風險增加 非裔患者提集體訴訟
|美國舊年一項研究發現,直髮劑的化學成分,佮子宮內膜癌有牽聯性。患者就對產品生產商提出集體訴訟,到今已經有六千外人加入,除了指控十外間業者掩崁健康風險,甚至閣有種族歧視。毋過業者強調,目前的科學證據,無法度證明產品佮著癌的關係。(本則新聞標題、導言皆為臺語文)
-
全球戰爭疫情頻傳 日本焦慮症患者數逐年增加
|全球隨著俄烏戰爭、以哈衝突,加上天災不斷、新冠疫情等發生,讓對生活感到不安的日本民眾越來越多,還有人影響到日常生活,被醫師診斷罹患「焦慮症」。但因為有7成潛在患者不會到診所就醫,讓醫師研判焦慮症患者人數實際上比憂鬱症患者還多。
-
電療強度過大恐灼傷皮膚 醫師:孕婦及癲癇患者也不建議
|文教科技「電療」是常見的復健方式,坊間還有不少居家使用的醫材緩解疼痛,不過食藥署和醫師都提出警告,懷孕婦女、有植入心律調節器及癲癇等患者不建議使用;另外電療強度不是越大越有效,若設定太強恐怕造成皮膚灼傷。
-
65歲以上高血糖機率達27% 醫籲糖尿病患者注意老年低血糖
|生活台灣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老年人健康問題是重要議題。下週是重陽節,高醫也提醒家中有年長者尤其患有糖尿病年長者,要注意老年低血糖問題,因為有些人低血糖症狀不明顯容易被輕忽,還有患者出現癲癇、混亂症狀卻被家人誤以為中邪,提醒家中長者若突然有異狀,也要留心是否為低血糖導致。
-
澳洲App鼓勵帕金森患者行走 改善運動能力提升多巴胺分泌
|全球帕金森氏症病患最大的夢靨,就是逐漸喪失活動力,影響生活品質。澳洲研究人員開發步行app,透過簡單的節拍和獎勵模式,提升患者的步行能力,並刺激大腦分泌生病後所缺乏的多巴胺。實測結果顯示,這款app使用者的每週運動時間,比起使用其他app的患者,要高出1倍多。
-
全台三分之一人口慢性疼痛 高端神經調控可減緩
|生活中醫大附醫統計,全台約有三分之一人口飽受慢性疼痛之苦,其中有百分之二(約50萬人)無法正常生活。由於慢性疼痛不會隨著時間消失,現在可利用高端神經調控,來改變疼痛閥值,進而改善疼痛。
-
日本八戶市醫師會,提升在宅醫療服務品質【獨立特派員】
|社福人權八戶市有完善的整體醫療照顧系統,透過高齡者住宅提供照護,加上醫師會成立的居護所,積極連結當地的在宅醫療,是台灣少見的作法。而日本還有著「照顧管理師」這樣特別的角色,是在宅醫療的靈魂人物。日本政府盡全力推動在宅醫療,同樣面臨人口老化的台灣,該如何急起直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