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使館
-
-
拜登上任首動武 美空襲敘利亞什葉派民兵
|地方近期位於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包含美國大使館等機構的所在地,陸續被什葉派民兵以火箭彈攻擊,造成有人員傷亡。美國在25日也針對敘利亞境內,由伊朗支持的什葉派據點發動空襲,更不諱言是報復性反擊,這也是拜登就任之後,第一次下令的攻擊行動。 根據美國媒體引述五角大廈的消息,美軍出動了若干F-15戰機,針對敘利亞東北部邊界附近的什葉派民兵據點,發動小規模的空襲。由於近幾個星期以來,位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所謂綠區
-
緬甸軍裝甲車上街頭 全國第3度斷網斷電
|地方緬甸軍方1日發動政變奪權後,為壓制反對抗爭,已經逮捕400人;14日甚至開槍驅散示威者。隨後各大城市街頭出現裝甲車,15日凌晨全國第三度斷網斷電,美國駐緬甸大使館研判可能有軍事行動,國際間強力警告軍政府不可傷害自己的百姓。 政變後連續第9個不平靜的抗爭之夜,緬甸軍方加強鎮壓力道,14日在北部大城密芝那市發射催淚瓦斯,並朝示威群眾開槍,逮捕了至少5名記者。目前無法確定用的是橡皮子彈還是實彈,也
-
拜登20日就任 外交老手將扭轉川普單邊主義
|即將就任美國總統的拜登,從參議員到副總統任內都嫻熟外交領域,他率歐巴馬時期多位外交老臣歸隊,誓言扭轉川普過去四年的單邊主義,修復與盟國之間的關係。不過,對內要提防川普支持者拉長戰線的暴力武裝威脅,對外第一道難題也已經浮現,那就是拉美移民大軍,押寶美國邊境政策即將趨緩,大舉北上。 2021年第一個中美洲移民車隊,浩浩蕩蕩在拜登就職前夕大舉北上叩關,車陣中的八千多人以宏都拉斯移民為主,但車隊18日在瓜
-
美眾議員提案 台美駐處應互認為大使館
|台美關係升溫,美國在台協會AIT是否有可能升格為使館?美國共和黨籍眾議員裴利呼籲,美國國會應該考慮立法,將雙方的駐處分別認定為「美國駐台灣大使館」及「台灣駐美國大使館」,以展現美國對台灣承諾堅定不移。外交部長吳釗燮表達感謝,也尊重美國國會的意見。 為了促使台美關係更上一層樓,美國共和黨籍眾議員裴利在一場探討台美夥伴關係的聽證會上指出,眾院「國會台灣連線」共同主席夏波曾提出「台灣特使法案」,而他本人
-
白人福音基督徒 多為川普共和黨鐵粉
|決戰倒數計時,川普和拜登的支持者也在街頭車拚,輸人不輸陣。在川粉當中,有一個群體特別受到矚目,就是在共和黨基本盤佔三分之一的白人福音派基督徒。他們開車駛進喬治亞州,沿路隨處可見挺川標語,喬州位於美國南部的陽光帶,當地1060萬人口中,有4成是福音派教徒,因此也被列為聖經帶。在喬州,教堂是很重要的社區交流中心,這座教堂就有6000名信徒。 喬治亞州岩泉教堂牧師泰德說:「我們不為共和黨背書,也不為民主
-
美國副總統辯論登場 雙方多項政見交鋒
|美國共和民主兩黨的副總統人選潘斯與賀錦麗,七日晚間進行電視辯論會。雙方就防疫成敗、經濟與加稅、外交政策、氣候變遷等議題,闡述了各自的意見。只是遇到主持人提出敏感的問題,倆人不約而同都選擇不正面做答。不過,和日前混亂的總統辯論相比,這場辯論則是平和理性、遵照規則進行。 美國大選唯一一場副總統候選人辯論會,由今日美國報華府分社主任蘇珊佩吉擔任主持人,潘斯與賀錦麗相距3.6公尺遠,中間又以樹脂玻璃隔開,
-
搭美國撤僑包機 22滯巴拉圭國人返台
|台灣與國際合作撤僑包機再多一件,我國友邦巴拉圭因為封鎖邊境措施,導致台灣人滯留巴拉圭。外交部表示,在巴拉圭美國大使館的協助下,滯留巴拉圭國人搭乘美國撤僑包機到邁阿密,再轉機返台,共有22人順利返抵國門,其中有九名是外交替代役男。 巴拉圭替代役男說:「巴拉圭的狀況其實相較南美洲其他國家還算很穩定,但是就是國家不想要我們在巴拉圭待那麼久,所以就先讓我們回來。我是在那邊(巴拉圭)當外交替代役,但我們不是
-
反種族歧視怒火延燒歐洲 多國聲援抗爭
|美國的種族抗爭怒火延燒到國際。目前在英國、德國以及希臘等國家都出現聲援行動,反對種族歧視。而曾經因為發言而引發歧視爭議的英國首相強生,強調種族歧視在英國社會沒有容身之處。 三號成千上萬反種族歧視的示威者,在英國首都倫敦市中心遊行,從海德公園集結,一路走向議會廣場,高呼「黑人的命也是命,反對警察暴力」,以及美國被白人警察跪姿壓頸致死受害者、佛洛伊德的名字,部分示威者跟警方對峙推擠,多人被捕。 示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