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今天新增新冠本土病例2萬1771例,確診率已達2成,各國努力防疫,中國則又出現新病毒,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最近發表,中國山東河南出現35人感染琅琊病毒,推測病毒的天然宿主可能為錢鼠,患者百分百出現發燒症狀,一半白血球減少,三成五肝功能受損。
美國紐約州衛生部21日證實,發現一例小兒麻痺病例,這也是近十年來,美國境內首起小兒痲痹病例。當局表示,患者是一名未接種疫苗的年輕人,不具有傳染性,可能是被接種「活疫苗」的人感染。
根據世衛組織統計,猴痘疫情已經累計在超過50個國家擴散、通報3000多例確診,台灣也在24日出現第一例個案。雖然世衛組織認為,目前還沒有構成全球公衛緊急事件,但國內專家提醒,猴痘患者會在確診1至3天出現皮膚病灶,如果警覺性不夠,很有可能在這段時間內讓更多人被傳染。
新冠肺炎疫情還沒有趨緩,隨著染疫人數增加,除了確診後的治療之外,該如何預防感染也備受各界關注。陽明交大研究團隊發現,從「小孢子靈芝」萃取出來的免疫調節蛋白質GMI,可以促使宿主細胞,也就是肺臟細胞中的ACE2降解,進而降低病毒的感染機率。相關研究已經刊登在國際期刊上,未來有機會在保健食品或藥物等領域有更多發展性。
確診病患關在家,如果緊閉門窗,其實就像關在病毒空汙室。環境醫學專家指出,在醫院使用的負壓隔離病房,其實在自己家裡,就可以設置一套陽春版,只需要在通風狀態下,再多加個向外的抽風扇,形成微負壓空間。
國內確診病例暴增,口服藥需求迫在眉睫,國民黨醫療委員會質疑,國內輝瑞口服藥採購量不夠,批評政府未提前部署。對此,指揮中心證實,已和默沙東藥廠再加訂10萬人份莫納皮拉韋口服藥,最快下週將有5萬人份抵台。
本土確診連續3天破4萬例,第一線醫師建議中央,口服抗病毒藥物應該要儘速加訂至少百萬份,否則到了6月可能嚴重不足。也有醫師提醒,像免疫機能不佳的確診者,最好在輕症時就及早給口服抗病毒藥,減少惡化成重症的可能性。
陽明交大臨床醫學研究所與台北榮總研究發現,B肝病毒突變可躲避免疫細胞,也較少釋放到血液裡,造成抽血檢驗的病毒濃度低,肝指數也偏低,但其實病毒大量滯留肝細胞,恐怕低估致癌的風險與治療需求。
國內本土四條傳播鏈,只剩桃園機場相關的感染鏈仍在增加。桃園西堤牛排群聚又新增6人確診,有醫師強調台灣不可能將病毒清零。而指揮中心也公布前50例感染Omicron康復者,平均住院天數12天,症狀以喉嚨痛、癢為主。
桃園機場群聚感染已延燒到校園,桃園有多所國小、國中校園停課消毒,有醫師表示,12歲以下孩童是尚未施打新冠疫苗的族群,雖然孩童染疫後大多為輕症,但容易帶病毒傳播給家中長者,建議民眾要積極打疫苗。另外,也有專家憂心確診居服員的傳播鏈,因為她確診前曾照顧過8個家庭,可能有病毒已入侵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