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6日宣布,為了應對氣候變遷,將提出新方法監測溫室氣體。世界氣象組織提出新的溫室氣體監測基礎設施,標準化測量並即時追蹤,盼能解決全球暖化與極端氣候危機。不過正值酷暑的澳洲,第1大城雪梨正遭逢熱浪襲擊,氣溫飆破攝氏40度,創下兩年來最熱紀錄。
台灣各地進入春暖花開的賞花季,西班牙南部產區的杏仁樹也已經滿山遍野的開花。但因為暖化的緣故,比杏仁樹真正的花期早了幾乎1個月,讓農民憂心忡忡,因為季節不對,少了昆蟲授粉,影響結果,且一旦寒霜再次降臨,還可能造成凍傷前功盡棄。蜂農也擔心到了正規花季,蜜蜂已經無蜜可採,整個生物鏈都受衝擊。
北極蘊藏的漁礦油氣資源與新航道,不僅引來強權大國爭相開拓,也讓北極圈的地緣政治產生劇烈變化,在經濟開發與氣候變遷的夾擊下,北極更面臨永凍土鬆動的危機。面對生態威脅,北極圈的地方居民和研究學者,都致力找尋保護環境及經濟發展的平衡點。
臭氧層是地球防止紫外線過量的重要防護層,根據聯合國上新的報告,國際社會禁用99%的有害物質了後,臭氧層破去有沓沓仔變細空,破空上嚴重的南極洲,上緊佇43冬內,就會當轉到1980年代的水準。(這條新聞標題、前言是臺語文。)
全球暖化嚴重影響地球生態,澳洲大堡礁的珊瑚礁群近年出現大規模白化現象,間接破壞物種棲息地。而地中海區域則被耐高溫的外來種入侵,原生種難以繁殖。科學家現在正和時間賽跑,要在環境更加惡化之前,找出保育生態的有效方法。
氣候變遷造成全球暖化嚴重。英國皇家植物園就發現,園區樹木無法承受高溫和乾旱,樹葉提早轉黃;澳洲則受熱浪侵襲所苦,熱死人的案件頻傳。這些氣候問題都有待各國共同找出辦法解決,不過像是氣候賠償或是能源短缺等議題,富國、窮國至今仍然意見分歧。
地球暖化讓全球天候災害愈發頻繁嚴重。聯合國氣象專家指出,今(2022)年受到反聖嬰現象影響,讓各國的水災和旱災規模擴大。由於這一波反聖嬰已經持續2年多,預估將會持續到年底,專家警告要留意和極端氣候造成的交互影響。
全球暖化讓各地高溫旱象不斷,中國重慶近期最高溫來到45度,長江流域鄂州段水位則突破157年新低,也露出觀音閣的全貌,而在歐洲同樣面臨近幾年來最嚴重的乾旱,多瑙河因為水位下探,許多沉在河底的軍艦和未爆彈也重見天日。
今年夏天到目前為止,台灣尚未發布颱風警報,如果8月底還是沒有,將創下64年來最晚發布颱風警報的紀錄。氣象局表示,受到全球暖化影響,今年颱風生成數的確偏少。另外在反聖嬰影響下,也讓台灣附近的太平洋高壓偏強,這都會讓颱風不容易生成。
西歐多個地區,這星期高溫紀錄接連被打破。英格蘭南部出現前所未見的40度氣溫,機場跑道被太陽曬到變形,火車停駛、學校提前關閉;法國64個地區都出現新的高溫紀錄,西南部的野火規模更是創下了30年來之最。此外,西班牙、葡萄牙一週之內已經有2000多人,死於末日烈焰般的酷熱高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