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危機讓各國努力推動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台灣雖然也喊2050淨零排放,但學者認為台灣的減碳策略過於保守,另外也需要足夠的誘因或推動徵收碳稅,帶動中小企業加入淨零潮流。
高通膨情況讓各國政府很頭痛,南韓財政部長提出新對策,他呼籲大企業不要過度調薪,因為薪資上漲可能又會帶動物價,而且大企業薪水調太高,會讓無法調薪的中小企業勞工產生「被剝奪感」。
經濟部下午將召開電價審議委員會,討論是否調漲電價,國民黨與時代力量立院黨團都呼籲民生用電凍漲,有助疫情期間穩定物價,民進黨立院黨團坦言因應國際發電成本增加,電價很可能調漲,只希望調幅不要太高,以照顧民生、並維持物價平穩。
要達成2050淨零排放目標,蔡政府除了提出「淨零路徑」,也要推動《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包括要改名為《氣候變遷因應法》,上午在立法院進行聯席會議進行審查,朝野立委共提出20個修法版本,而面對中小企業憂心減碳帶來的衝擊,環保署重申,碳費徵收先大後小,如果大企業減碳有效果,中小企業也不一定要用相同手段。
八大工商團體按往例赴總統府,向總統蔡英文拜晚年,並提出產業建言。其中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許舒博提出,為提振國內低迷觀光旅遊業,希望夠有條件式鬆綁入境。另外,中小企業總會則希望政府能夠幫助中小企業,進階淨零碳排,透過輔導、編列預算,補助更換新設備。
新冠疫情改變了全球工作型態,許多人不願再被朝九晚五的型態綁死,大離職潮風起雲湧。加拿大目前有91萬個職缺,是疫情前的兩倍,魁北克更有6成中小企業迫切缺工,讓徵才留才都要端出更好的福利誘因才行。而歐美都有部分企業嘗試邁入一週工作4天,32小時工時的新形態,加州還有州議員鼓吹相關立法。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欽點的「北京證券交易所」,今天正式開市交易,這是中國繼上海、深圳後,第三個證券交易所,有專家認為,北京證交所的開市,可能會分散上海、深圳的金融利益,對推動中國經濟、沒有意義,不過,政治考量不言可喻。
基本工資審議今(8)日舉行,家樂福員工也到場外強調,疫情期間賣場忙翻天,多數員工卻只能領到基本工資,因此勞團主張,明年基本工資應漲10%。但資方代表說,疫情中小企業經營困難,基本工資應該「凍漲」。
台灣政府在9月22日正式遞件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這是我國繼2002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最重要欲加入的區域合作組織。行政院經貿談判總談判代表暨政務委員鄧振中表示,台灣以「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身份遞交申請,加入CPTPP是台灣長期經貿戰略的一環。
中國近期大動作整頓科技業、補教業、娛樂圈到金融監管、財富三次分配,引發人心惶惶。中國當局整頓娛樂文化的「清朗運動」,不只衝擊兩岸三地的演藝人員,連南韓偶像團體都受到波及。朝鮮日報指出,令人聯想到19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