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檳城中元普渡 擬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裡是大馬最熱鬧的中元慶典,數千名信眾虔誠膜拜,恭送足足有2層樓高的大士爺回鑾。
膜拜大士爺信眾黃茗表示,「這是我們本地人的習俗,每一年都會過來。」
根據習俗,大士爺會逐年增高2到3寸。這裡的大士爺慶典擁有136年歷史,百年來香火未減,僅僅是搬運供品,就超過半小時。
大山腳埠眾盂蘭勝會主席拿督斯里彭榮欽指出,「我們添油錢的裡面,有泰國錢、新加坡錢和印尼錢,我們規模全馬來西亞最大。」
公視國際記者劉苑杉報導,「在我身後就是馬來西亞的大士爺金身,當年華人來馬來西亞落地生根,也把中元節這項傳統習俗帶了過來,如今更發展成一種民間組織的盛大慶典。」
除了祭祖普渡,歌台也是馬來西亞獨有的中元節特色。台下的觀眾都曉得,第一排的椅子不能坐,要留給好兄弟。
檳城慶讚中元的活動擁有百年歷史,原本是祭拜先人和鬼神活動,直到1970年代漸漸出現惡性競爭。
檳州中元聯合會主席拿督洪傑生指出,「你的膜拜要花多少錢,我的街區也不甘落人。我們要拜的比較多一點,要比較大的龍香,這樣的惡性循環,就把我們的華人社會,就開始四分五裂。」
大家有感在馬來西亞傳承華文教育並不容易,於是轉而為華教募款,2022年更破了往年的捐款記錄。
檳州中元聯合會主席拿督洪傑生表示,「籌到230多萬(約1520萬新台幣)給那一所小學,在膜拜之餘,還對華社還對教育有一份貢獻,那也是我們這種檳城的一個風氣來的。」
作為全馬甚至全世界唯一註冊的中元組織「檳州中元聯合會」,在2017年已經為檳城中元節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在等待馬來西亞國家文物遺產局審批。
檳州中元聯合會申遺主席拿督王益輝少校指出,「現在過程都在進行了,那麼我們得到很好的,正面的申請這個回答。」
中元節來到異國他鄉並未失色,反而漸漸發展出獨有的馬來西亞文化,這背後仰賴的全是華人社會對文化保存的不懈努力與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