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教的齋戒月今(2023)年從3月22日起陸續登場,穆斯林在這段期間白天不吃不喝,虔誠祈禱,日落才能進食,家家戶戶都要準備豐盛的開齋飯,不過在全球物價高漲的壓力下,陷入經濟危機的阿富汗與黎巴嫩民生消費力大受影響。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今(21)結束印度的訪問行程,突然閃電造訪烏克蘭,他從波蘭邊境搭火車前往基輔,預定在台灣時間今日晚間跟澤倫斯基會面,岸田成為二戰後首次造訪戰爭地區的日本首相,也是7大工業國最後一位訪問烏克蘭的領袖。
時間回到去年,俄烏開戰前2天,美國率先發起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試圖阻止戰亂,之後世界多國響應制裁至今。但戰爭屆滿1週年之際,俄羅斯統計2022年經濟萎縮幅度僅2.1%,遠小於俄羅斯政府原本預測的10%,失業率3.7%甚至創下歷史新低。制裁還會有效嗎?《公視新聞網》透過數據解析制裁行動最新進展。
俄國入侵烏克蘭後,總統蒲亭多次放話不怕西方經濟制裁,但俄國多數外國車廠,包括福斯、Volvo、三菱等車商都暫停了在俄國的業務,並解雇當地員工,導致產量大減。根據政府統計,俄羅斯到7月底,已經有超過23萬名勞工正在放無薪假或工時減少,但官方並未將這些被變相減薪的勞工列入失業人口。
美國總統拜登結束中東行後,俄羅斯總統蒲亭也展開俄烏戰後首次的海外訪問之旅。蒲亭19日在德黑蘭,與伊朗和土耳其元首商討敘利亞問題。至於國際關注的烏克蘭戰爭,蒲亭表示烏克蘭並沒有履行和平協議,也透露還有波灣國家願意介入調停戰事。
阿富汗發生近20年來傷亡最慘重強震,目前已知超過千人死亡、1500人受傷;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國際紅會等均已啟動援助,正遭國際制裁的塔利班亦呼籲國際社會幫忙,然而大雨冰雹阻礙救援,路況惡劣、通訊不佳,都是人道救援極大挑戰。
全球物理學研究重鎮「歐洲核能研究所」,最近面臨重大困境,因為主要出資國都主張制裁俄羅斯,不准俄方參與研究計畫。但幾項重要研究,少了俄羅斯科學家參與,根本無法進行下去。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不只讓烏克蘭人民受苦,自己也因為遭到國際制裁、重傷經濟,使得依賴捐款的慈善機構面臨困境。一家位在莫斯科的重病兒童收容中心已經開始裁員,更糟糕的是醫療用品和藥物取得困難,上千個孩子成為戰爭的受害者。
由歐洲太空總署和俄羅斯國家航太局攜手合作的火星探測計畫,原定今年秋天從俄羅斯發射探測車上火星表面。但這過程可說是一波三折,先是在2020年遇上了疫情延後,現在又因為俄羅斯遭到國際制裁,臨時喊停。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已有數百家國際企業退出俄羅斯市場加以抵制,橫跨能源、科技、媒體、零售及娛樂體育等諸多產業。名單越來越長,連麥當勞、星巴克、可口可樂等資本主義象徵,都宣告暫停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