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捷克手工玻璃獲列非物質遺產 盼藉教育傳承數百年傳統技藝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捷克以生產玻璃聞名,每年大量出口至世界各地。而捷克的手工玻璃技藝始於13世紀,經歷數百年發展創新後成為獨特的文化,去(2023)年獲聯合國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製作手工玻璃不僅需要工匠的熱情與耐力,也依賴代代相傳的經驗,面對傳承挑戰,捷克透過教育,希望能延續這項技術。

公視國際記者劉郁葶報導,「捷克的手工玻璃相當知名,更在去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根據統計,捷克目前共有9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包含獵鷹、木偶戲等傳統技藝,手工玻璃技藝則是最新獲得登錄的項目。

而捷克的手工玻璃也銷往全球各地,根據聯合國國際貿易資料庫(COMTRADE)統計,2023年捷克的玻璃與玻璃器皿出口額為24.2億美元,創下12年來新高。

Pačinek Glass創辦人Jiří Pačinek表示,「我們有來自世界各國的客戶,花園裡的玻璃製品全都是手工製作的,我們製作玻璃物品與玻璃花、玻璃動物、玻璃鳥類等都有很多顏色,因為我們喜歡用玻璃玩耍。你會看到每隻鳥、每隻紅鶴都有不同的顏色,這些都是即興創作的。」

手工玻璃應用層面廣泛,除了可以製成燈具、酒杯、盤子等物品外,還可用來裝飾教堂。位在捷克北部利貝雷茨州的水晶教堂,目前已成為知名觀光景點,吸引各國遊客慕名而來。

利貝雷茨州發展推廣員David Pastva介紹,「這裡是玻璃工廠,你可以看到冷卻爐在另一側,這意味著玻璃非常高溫,火爐大約是1200℃,接著被冷卻下來。而另一側的爐子在製作過程中會持續到第二天,等到隔天玻璃冷卻後可以用來做其他裝飾,或者當玻璃已經完成了。」

由於製作玻璃需要高溫的環境,也需要工匠大量的專注力與勞動力,為避免傳統技藝沒落,當地學校也特別請工藝老師教導高中生製作玻璃,期望傳承這門技術。

玻璃工藝老師Dagmar Pánková指出,「年輕人不一定想繼續前人的事業,或者他們會以不同的方式去做,但是我們正努力透過教育體系維持這些傳統技術,我們希望這項技藝能傳承下去。」

儘管面臨工業化與人才斷層,透過學校教育,手工玻璃技藝得以延續,讓世界看見捷克的文化魅力。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