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
-
俄烏戰爭/美援烏預算國會卡關 白宮:形同打斷烏克蘭膝蓋骨
|全球俄軍北方艦隊第14軍團少將副司令傳出在烏克蘭戰場陣亡,原因疑似是誤觸自家的地雷。而在俄烏戰事陷入膠著的同時,美國援助烏克蘭的預算也在國會卡關,白宮警告一旦切斷美國武器和軍備供應,將形同在戰場上打斷烏克蘭的膝蓋骨。
-
台捷再簽訂備忘錄 攜手助烏克蘭解決醫療需求
|社福人權捷克駐台辦事處與台灣駐捷克辦事處,今(1)日透過視訊方式,共同簽署「建立促進烏克蘭重建初級醫療照護能量夥伴關係瞭解備忘錄」,捷克外交部官員特別來台見證。這是台、捷政府1個月內,第二度針對共同幫助烏克蘭重建,簽署的備忘錄。
-
烏克蘭1家駕船航行多國 帆船故障泊梧棲港檢修
|地方1名烏克蘭籍男子瓦列裏(Valeriy),日前帶著妻兒駕駛動力帆船經過台灣海峽的時候發生故障,緊急停靠台中梧棲漁港,他們1家3口航行四處遊歷,因為發生烏俄戰爭就沒有回家鄉,持續造訪亞洲多個國家,而台中市府與移民署則協助1家3口取得停留許可,但是並不屬於申請庇護案件。
-
【記者在烏克蘭5】戰火下城市如常運轉 政治人物責無旁貸【獨立特派員】
|全球戰爭之下,除了前線,民眾與各行各業都得照常過日子,如何讓整座城市在戰爭威脅下仍然正常運轉,政治人物責無旁貸。經歷大屠殺事件的布查市(Bucha)市長費多盧克表示:「我非常確定除了專業心理輔導外,最好的公民復健就是讓城市恢復市容。」公視於9月13日到9月27日走訪烏克蘭首都基輔(Kyiv)、布查(Bucha)、伊爾平(Irpin)以及烏克蘭第二大城市、東臨俄羅斯邊境的哈爾基夫(Kharkiv)。除了少數全毀的建物,大部分皆已恢復市容。
-
【記者在烏克蘭4】戰地記者 小心成為國家大外宣工具人【獨立特派員】
|全球當戰地就是自己的國家時,記者面對攸關國家形象的暗黑面,該剖開真相抑或視而不見?曾登上《時代雜誌》封面人物的《獨立基輔報》總編輯奧爾佳.魯登科表示:「忠於記者身分、忠於新聞原則、忠於事件事實,」這是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被撼動的新聞室準則。長駐烏克蘭的獨立記者陳彥婷也說:在前線打開眼睛跟耳朵去觀看、去聆聽、去查證,然後還原事件面貌。
-
【記者在烏克蘭3】守護戰火下的笑靨 避難室成學校標配【獨立特派員】
|全球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後,約有1300所學校被攻擊毀壞殆盡。一年來,許多學校陸續重建完成。為確保師生安全,烏克蘭政府規定,所有教育機構都必須要有避難室,整個空間設計要符合長期居住的條件,包括通風、暖氣、飲水、洗手間、充電設備、醫療等,並且能容納全校人數。沒有避難室,就不能營運。
-
【記者在烏克蘭2】綁架烏克蘭公民 俄軍有目的性挑選【獨立特派員】
|全球俄軍全面入侵烏克蘭後,人權組織調查,有些烏克蘭民眾被俄軍有目的性的挑選並綁架。這些「被消失的生命」是戰爭罪的其中一項。全烏克蘭,包括政府與民間單位分頭進行調查戰爭罪,尋找倖存者錄口共。「蒐集所有罪證只為確保一件事:正義或遲或早都會到來。」
-
【記者在烏克蘭1】消防醫護承受戰火 救死扶傷凝視死亡【獨立特派員】
|全球俄烏戰爭前後,消防與醫護人員任務一樣,然而,在承受敵軍攻擊的當下仍要進行救援任務,風險遽增。消防員身上裝備總重量從原本20公斤增加至40公斤;在斷水斷電的醫院中,醫護人員得救治傷患,甚至自行拖運埋葬屍體。伊爾平市立醫院院長安東.多夫霍波爾說:「一個從未直視死亡的人,永遠不能真正理解死亡是什麼」。
-
俄烏戰爭/英外相卡麥隆上任首站訪烏 強調持續支持烏克蘭
|全球英國前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接任外交大臣後,首次出訪就前往烏克蘭,強調英國支持烏克蘭的立場。另外,芬蘭指控俄羅斯放任非法移民跨境,宣布關閉4個邊境關卡;而33歲的俄國藝術家,去(2022)年將超市價格標籤換成反烏戰的紙條,遭判刑7年。
-
摩洛哥強震、烏克蘭戰火摧殘 聯合國救瀕危世界遺產
|全球摩洛哥日前發生規模6.8的強震,導致擁有豐富歷史遺產的馬拉喀什遭受嚴重損壞。至於受到戰火摧殘的烏克蘭,境內有兩處世界遺產,最近也被列入瀕危名單;而聯合國此舉,就是希望能幫助這些文化遺產,免於受戰火侵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