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通貨膨脹嚴重,育兒成本也跟著增加,有些媽媽只能換工作,或辭職在家帶小孩。對此英國政府提出擴大補助托兒,將補助年齡向下延伸到9月大嬰兒,預計2025年,5歲以下幼兒,每星期都可獲得30小時免費托嬰。
位於波蘭南部的熱舒夫,是全球第1個因人道救援,被烏克蘭政府授予「救援英雄城市」封號的城市。當地總人口不到20萬,但估計有3萬多名烏克蘭難民留下,大多數都是女性。為協助難民,尤其是女性就業,當地產官學與國際組織合作,諮詢過程甚至提供托兒服務。
跟台灣同樣在全球出生率墊底的南韓,因為職場支援不足,加上男女地位不平等,讓年輕人尤其是女性,選擇不婚不生。雖然政府試圖引進外籍人才彌補勞力缺口,但保守的南韓社會卻不見得能接受外國人,移民政策也被專家批評充滿歧視。
受到晚婚影響,日本治療不孕症的夫妻越來越多。日本打算修改捐贈精子跟卵子的法條,但依舊只會授權給合法結婚的夫妻,意味單身或是同性伴侶無法養兒育女,也引發質疑。
台灣的生育率逐年降低,政府為了改善這種現況,除了育兒津貼之外還增加產檢假等政策,希望能鼓勵更多民眾生養。但兒福聯盟調查發現,台灣的育兒環境依然存在公廁及交通等硬體設施的不足,還有社會氛圍有時候對育兒家庭不太友善,建議政府除了津貼補助之外,可以多聽家長意見,規劃更友善的育兒空間,才有機會提高生育率。
本土確診連續好幾天破萬,勞工團體認為,勞工因為確診,或是周遭有人確診而需要被隔離的情況,有可能會反覆發生,這也同時提高家長的照顧需求。但現行的防疫和家庭照顧假,雇主可以不給薪,對於勞工家庭來說經濟壓力很大,建議政府應該明訂改為給薪;同時,應該把家庭照顧假,從目前規定的上限7天,增加到14天。
淡黃色信紙上,八歲女童寫下,小英總統法官叔叔阿姨您好,我今年八歲,在台灣出生長大, 3月14日,我會被爸爸帶走,但是我想要留在台灣,跟媽媽阿公阿嬤一起生活,女童說,這裡是她熟悉的地方,如果被帶離開,心會碎掉,這起台義跨海爭女案,台北地院家事法庭在今年1月6日已裁定,由父親單獨行使8歲女童親權,這讓詹姓女子不能接受。詹姓女子:「如果我沒有把監護權,就是讓他有共同監護的話,大概就不會有這問題,但是因為
台灣一名詹姓女子與義大利男子跨海爭奪女兒,台北地院在今年一月裁定,由男方單獨行使女兒親權,全案仍可抗告。不過因男方先前聲請「暫時處分」,法官裁定本案確定前,男方可帶女童到義大利同住,訂3月14日交付子女。目前詹姓女子已經提抗告,而8歲的小女童則是寫親筆信,向蔡總統與法官陳情,表示「想留在台灣」。
位於高雄市前金區的大同社宅,是高雄市第一座社會住宅,2020年7月開放申請入住,48戶每月租金只要7500元,而且採取青銀混居模式,社區內不但長輩與年輕世代互相幫忙,小孩也可以互相寄放。市府宣告未來將打造8800戶社宅,大同社宅跨代共生社區模式,能不能持續推廣也備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