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高法院推翻保障墮胎權的羅訴韋德案之後,有好幾個州緊縮墮胎規定,導致當地婦女只好大老遠跑到其他州動手術。結果許多診所最近的病人倍增,醫生形容為「另類公衛突發事件」。
用電大戶明天7月1日將全面調漲電價,位於防疫第一線的醫療院所也喊話成本增加太多。預估這波電價高漲,會讓全台的醫療院所,每年要多付至少20億元電費。他們呼籲政府能凍漲,或者是給予補助。
衛福部去年底預告草案,訂定診所設置無障礙空間標準,但醫界反彈,認為造成經營困難。對此,身障團體出面澄清是誤解,強調草案只針對新設診所,且小規模社區診所只需要一些簡單設備。
衛福部預告,未來將要求新設立診所須規劃無障礙設計,不過基層診所大多持反對意見,擔心無法達到政府標準,不過仍有十多個社運與病患團體希望衛福部盡快公告實施。
截至9月10日,台灣接種第一劑莫德納疫苗的有343萬劑,但接種第二劑莫德納的只有34萬劑。醫界呼籲,政府應該全面開放混打疫苗,讓第一劑想打莫德納的人改打AZ,第二劑再接種莫德納,增加疫苗覆蓋率,也能紓解疫苗荒。
我國近年來陸續發生受矚目的司法精神鑑定刑案,攸關判決的精神鑑定報告,到底是怎麼進行,是否有改善空間?引發各界討論。醫師也說,鑑定報告固然重要,但也認為法官不該過度依賴,應該要回歸到法官身上,在審判時能夠融合醫界見解。 持刀刺死鐵路警察的鄭姓嫌犯,一審獲判無罪,如今二審大逆轉,改判17年有期徒刑,無罪變有罪的原因之一,就在於醫療團隊對被告做的「精神鑑定報告」。不過,這份攸關判決的鑑定報告到底如何進行
桃園某醫院爆發新冠肺炎院內群聚感染,雖然指揮中心定調疫情控制中,不考慮封院。不過醫界質疑,這家醫院人力不足,無法落實分艙分流,染疫醫師照顧確診患者,又跨區去照顧一般病患,造成疫情擴散。 桃園某醫院爆發新冠肺炎院內群聚感染,指標個案838除了傳染給護理師女友,還有兩名醫護,包括一同在護理站1小時的護理師,以及曾討論患者病情的主治醫師也都確診。外界質疑,醫護人員執勤時都有戴口罩,為何還會染疫?對此,有
桃園某醫院發生院內感染,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在節目上,發表應該開除醫師的言論,引發醫界撻伐,並要求公開道歉。總統蔡英文今天在臉書聲援醫護,強調不需要政治口水。 蔡總統在臉書表達,不需要急著譴責醫護人員,更不需要用開除醫師這樣的風涼話來打擊前線士氣;把口罩戴好,就是對醫護人員的支持。 對於楊志良的言論,陳時中也表示無言以對,並強調百密一疏,不是代表有錯誤的疏失,醫師都有照SOP進行;現在要花更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