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界
-
健保總額明年大砍150億 醫界憂自費項目增多
|政治健保每年8000億總額預算,明(2024)年恐怕將大砍150億。衛福部日前提出明年健保總額新的計算方式,其中西醫基層總額減少23億,引發醫界強烈不滿。醫界人士認為,這兩年物價齊漲加上人口老化,醫療費用支出只會多不會少,當健保給付減少,民眾自費項目恐怕變多。
-
未收5/21WHA邀請函 醫界籲勿因政治因素排除台灣
|全球第76屆世界衛生大會WHA將在21日到30日在瑞士舉行;不過台灣到目前為止還沒收到大會邀請函。今(12)日上午台灣21大醫事團體集結召開記者會,希望台灣能重回WHA。醫界人士認為過去疫情期間,台灣樂於將防疫經驗分享給全世界,加上台灣也有高科技醫療技術和人才,呼籲WHO應該屏除政治因素,讓台灣和全世界攜手拯救生命。
-
兒科住院醫師招聘率僅7成 醫界憂現人力斷層
|生活兒科住院醫師今年招聘率只有7成,首度連教學醫院也沒有滿招。醫界憂心如果狀況持續,老醫師退休後,兒科將出現斷層。兒科醫學會就建議,健保可以給予特殊給付設計;健保署則回應,會通盤檢討。
-
醫師法修正附帶決議 醫界批落日條款「開後門」
|生活明年元旦起,所有持國外學歷者,均須先通過教育部的學歷甄試,才可報考醫師國家考試。不過立法院日前三讀通過《醫師法》部分條文修正案,但七項附帶決議,卻遭牙醫界強烈反彈,質疑是圖利特定人士,放寬學歷審查。上午台灣牙醫學生聯合會召開記者會,表達抗議。
-
美緊縮墮胎規定 醫界憂跨州手術成另類公衛事件
|全球美國最高法院推翻保障墮胎權的羅訴韋德案之後,有好幾個州緊縮墮胎規定,導致當地婦女只好大老遠跑到其他州動手術。結果許多診所最近的病人倍增,醫生形容為「另類公衛突發事件」。
-
醫療院所電價明調漲 醫界籲凍漲或補助
|生活用電大戶明天7月1日將全面調漲電價,位於防疫第一線的醫療院所也喊話成本增加太多。預估這波電價高漲,會讓全台的醫療院所,每年要多付至少20億元電費。他們呼籲政府能凍漲,或者是給予補助。
-
衛福部預告診所無障礙設置標準 醫界反彈經營困難
|生活衛福部去年底預告草案,訂定診所設置無障礙空間標準,但醫界反彈,認為造成經營困難。對此,身障團體出面澄清是誤解,強調草案只針對新設診所,且小規模社區診所只需要一些簡單設備。
-
衛福部預告新診所須規劃無障礙空間 醫界盼鼓勵取代強制實施
|社福人權衛福部預告,未來將要求新設立診所須規劃無障礙設計,不過基層診所大多持反對意見,擔心無法達到政府標準,不過仍有十多個社運與病患團體希望衛福部盡快公告實施。
-
【更新】莫德納數量少 醫界籲政府擴大AZ混打莫德納對象
|生活截至9月10日,台灣接種第一劑莫德納疫苗的有343萬劑,但接種第二劑莫德納的只有34萬劑。醫界呼籲,政府應該全面開放混打疫苗,讓第一劑想打莫德納的人改打AZ,第二劑再接種莫德納,增加疫苗覆蓋率,也能紓解疫苗荒。
-
多起司法精神鑑定刑案受矚目 鑑定報告引發討論
|兩岸我國近年來陸續發生受矚目的司法精神鑑定刑案,攸關判決的精神鑑定報告,到底是怎麼進行,是否有改善空間?引發各界討論。醫師也說,鑑定報告固然重要,但也認為法官不該過度依賴,應該要回歸到法官身上,在審判時能夠融合醫界見解。 持刀刺死鐵路警察的鄭姓嫌犯,一審獲判無罪,如今二審大逆轉,改判17年有期徒刑,無罪變有罪的原因之一,就在於醫療團隊對被告做的「精神鑑定報告」。不過,這份攸關判決的鑑定報告到底如何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