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
-
聯合國推降低太空武器威脅 因俄羅斯反對破局
|全球台灣第一枚自製的氣象衛星「獵風者」,在7月前往法屬圭亞那,預計在台灣時間10月5日發射,正式啟動氣象觀測和研究任務。而太空領域的全球競賽也持續進行,為了減少太空的武器化威脅,聯合國從2022年開始進行工作小組討論,但這段時間以來的會議,最終因為俄羅斯投下反對票後,宣告破局。
-
-
太平島訊號不佳 傳官兵連中國訊號上網
|政治位於南海心臟地帶的太平島,是台灣管轄的重要島嶼,但在島上的海巡官兵,傳出因為網路太慢,大多漫遊、連接中國的訊號來上網,被質疑有國安危機。NCC表示,會督促中華電信改善,調整衛星頻寬,增建備援站等。
-
太平島網路傷慢 咱官兵煞用漫遊連中國訊號
|太平島佇南海,目前是台灣所管理的重要島嶼。毋過最近煞傳出島上的官兵因為網路傷慢,煞去接中國的訊號來使用網路。毋過這款的行為,可能會煏出國安危機。NCC表示會和中華電信提出改善措施,也會先改善訊號的問題。另外中國佇南海西沙群島的中建島,根據美聯社分析的衛星影像,中國當咧遐起飛行機的跑道,有專家認為可能是欲執行監控任務,也引起附近國家注意。(這條新聞標題、前言是臺語文。)
-
英OneWeb衛星訊號 年底可望覆蓋全台
|文教科技為了強化台灣的通訊力,確保在天災或戰爭時刻,依然能維持訊息傳送,數位部推動數位韌性相關計畫。部長唐鳳接受網路媒體專訪指出,英國OneWeb的衛星訊號,預估今(2023)年底就會覆蓋全台;另外也接洽盧森堡的SES中軌衛星合作。未來也不排除和更多衛星廠商合作,確保緊急時刻,台灣的通訊能有更多選項。
-
因應戰時通訊系統被癱瘓 數位部擬引進低軌衛星增韌性
|生活數位部長唐鳳日前曾表示,英國衛星服務供應商「OneWeb」可望在今年底覆蓋範圍擴及全台灣。數位部表示目前未排除任何廠商,包含全球最大供應商「星鏈」。數位部將在下半年啟動「應變或戰時應用新興科技強化通訊網路數位韌性驗證計畫」,針對不同場域使用情境,以「非同步衛星」來模擬被中斷通訊的應對方式。
-
英國風神號成功墜落大西洋 創成功控制衛星返地球首例
|全球由英國製造的氣流觀測衛星「風神號(Aeolus)」,台灣時間29日凌晨在歐洲太空總署(ESA)引導下,結束過去5年來的任務成功返回地球,墜落在大西洋中,而這也是第一顆人造衛星在控制下返回地球的案例。
-
「風神」衛星將墜地球 凸顯太空垃圾及太空秩序問題
|全球歐洲太空總署在5年前發射的「風神」衛星,將墜落地球,而相關單位也正在引導「風神」重返大氣層,要嘗試減少衛星軌道上的太空垃圾。而這種情況,也恰好凸顯出因應太空科技發展所衍生的「太空垃圾」,以及衛星軌道是否會導致碰撞等太空秩序問題。
-
火箭實驗室完成第39次發射任務 測試衛星「集群」科技
|全球小型火箭公司「火箭實驗室」,在紐西蘭完成第39次發射任務。這次任務核心是NASA的4顆立方衛星,它們要用來測試「集群」科技,看衛星能否在太空環境中自主協作。有學者表示,這種技術在太空環境的難度很高,但未來會在無人機、衛星,還有深太空探測等領域都有所發揮。
-
台灣首顆自製氣象衛星將升空 一文了解夠觀測海面的「獵風者」
|文教科技台灣首顆自製氣象衛星「獵風者」今日從國家太空中心正式起運,將從桃園國際機場送至法屬圭亞那發射場,預計於9月升空。獵風者被稱為新時代的氣象衛星,是全球少數能夠觀測海面資料的氣象衛星,能有效掌握颱風發展,降低災害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