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
-
民團憂《再生醫療雙法》草案規範鬆 薛瑞元:視協商可修改
|政治再生醫療雙法草案第3次協商在即,上午醫改會等多個民間團體召開記者會,擔憂政院版草案的再生醫療技術執行規範「不僅大且寬鬆」,可能置病人安全和權益於不顧。對此,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文字上面並非不能再做修正,但是這還是要看協商的結果而定。
-
受少子化.健保給付低影響 兒科醫師嚴重欠額
|根據臺灣兒科醫學會的統計,這幾冬全臺兒科住院醫師的招聘率,一年比一年猶閣較低,招袂滇的欠額,一年比一年閣較嚴重。有醫師講,除了這馬囡仔減少,閣有健保給付傷低,攏是少年醫生無願意踏入這科的原因。
-
網紅醫師開團販售耳額溫槍 引消費爭議
|社會網路團購盛行,許多網紅開團帶貨,其中不乏白袍醫師。日前有醫師在社群媒體開團販售耳溫槍及額溫槍,引發消費爭議。北市衛生局表示,耳溫槍等屬於醫療器材,販賣者身分必須為醫療器材商,否則最高可開罰100萬元。至於醫師成為團購主,醫師公會全聯會強調,不禁止也不鼓勵,近期將開會討論,研議應對方針。
-
逃逸移工欠百萬醫療費 權責機關不明成人球
|生活南投佑民醫院3月收到一名昏倒送醫的逃逸外籍移工,因為顱內動脈瘤破裂出血緊急開刀治療,包括住院一個多月在內,累積費用100多萬元。不過移民署和其他相關單位都表示不是權責機關,沒有人接手,成為醫療人球,讓院方相當苦惱。
-
《再生醫療雙法》週五黨團協商 薛瑞元:新法才能終結亂象
|社福人權衛福部力拚於立法院本會期通過《再生醫療雙法》,但因涉及醫師與病患權益,各界也有許多爭議,預計本週五將進行黨團協商,衛福部長薛瑞元下午大動作召開記者會,並邀請醫界及專家學者背書,強調新法上路才能終結亂象,也一定會兼顧病患安全與權益。
-
全球醫療缺工 南韓2035年需增2.7萬名醫生
|產經英國面臨醫生罷工問題,許多手術和診療被迫取消。有醫生希望政府能引進外籍醫護,緩解壓力。南韓則出現重症醫學及兒科等類別,缺乏新血加入。專家認為,政府須改善勞動環境,並重新制定相關法律,才能減少醫師捲入醫療糾紛的狀況,否則許多醫學系學生寧可選擇醫美,也不願意從事容易有醫療糾紛的高風險科別。
-
澎湖推動在宅住院,為離島醫療帶來哪些新面貌?【獨立特派員】
|社會澎湖去(2022)年底開始進行「在宅住院」實驗計畫,導入科技智慧照護,發展在宅住院的創新模式,也了解醫院跟在宅住院的醫療照護需求及醫療成本,提供科學性的數據比較,為台灣建立合理的給付制度。然而,在醫療資源相對缺乏的離島,在宅醫療仍有不少挑戰。
-
苗栗醫療健康園區預定地失火 縣府報警查違法棄置
|地方苗栗後龍的衛生醫療健康園區在遠雄集團退出開發後,苗栗政府還是以醫療用途招商,不過整體過程不太順利,該開發案用第也已經恢復成農牧用地。不過這塊空地在5日傍晚發生大火,歷經30個小時才撲滅火勢,及果發現園區內被大量堆置廢棄物,因此縣府也報警,要追查違法棄置的情況。
-
立院再提《尊嚴善終法》草案 一文了解與病主法、安寧條例的差異
|社福人權台灣實施《病人自主權利法》與《安寧緩和醫療條例》已4年,民眾可以預立醫療決定,選擇拒絕心肺復甦術、維持生命治療等醫療行為。不過6日立法院召開公聽會,討論現行兩法的不足,癌末臨終遠赴瑞士安樂死的知名前主播傅達仁,兒子傅俊豪也現身呼籲台灣應重新討論《尊嚴善終法》。帶你一文了解上述三法有何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