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屏大創自立生活專班 供心障學習生活技能

    |文教科技

    教育部2020年在屏東大學首創開辦自立生活專班,讓心智障礙青年學習生活技能,提供實習機會。3年過去,今(20)日上午7位學員結業,其中4人也將踏入職場,開始新的生活。

  • 義大利男子離群索居自給自足 逾50年不用電與瓦斯

    |生活

    在各國民眾苦於能源價格飆漲、生活開銷增加的同時,義大利卻有一名男子完全不受影響。因為他已經超過50年不用電跟瓦斯,而是燒木材做飯或取暖;也會種植蔬菜、水果自給自足。

  • 社區開發非正式照顧者,提升長輩生活品質【獨立特派員】

    |社會

    在高齡少子的社會,兒女可能散居各地,老老相依成為趨勢,萬一兩人都生病,就會成為社會越來越大的難題。比台灣提早邁入超高齡社會的歐洲國家發現,職業照顧者相對缺少,必須善用資源補足長照的缺口,所以應該在社區開發非正式照顧者,讓這些非正式照顧者進行訓練學習,來支持老老照顧。多元整合並開發非官方的人力資源,像是志工、非正式照顧者,都是社會整體互助力的展現,也是台灣邁向超高齡社會時,補足社會安全網的重要關鍵。

  • 城市青年移居花蓮 認真生活與城鄉對話

    |生活

    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楊富民介紹,「我們現在在的地方,是以前豐裡國小的大門,這邊才是以前村子裡面最重要的街。」日治時期,豐田有4個部落,中央山脈的底下叫山下,接近鳥居的叫森本,大平在靠近花蓮溪的地方,地勢比較平坦,而中里代表行政區域,是最中心的地方。楊富民說:「國小包含這兩根石柱,其實是當時留下來的,移民指導所就是以前日本時代,日本移民們他們來到這邊的時候,他們要去的第一站。」他表示,當時大家會在

  • 潛能發展中心,幫助脊髓損傷者就業【獨立特派員】

    |社福人權

    位於桃園市的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是全國唯一一個提供脊髓損傷者重建訓練的專業機構,二十多年來到這裡接受生活重建或職業訓練的學員中,從年齡最小的國小生到84歲的資深長者都有,他們不放棄任何一位傷友,最大的核心價值除了提供同儕的訓練及陪伴外,整個機構都是由傷友組成,55位員工中傷友就佔了7成,讓進來這個環境的學員比較容易融入與適應。根據統計脊髓損傷者受傷的原因中,車禍佔了45%,其他則包括病變、高處跌落、運動傷害等因素。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的生活重建與職業訓練全都免費,訪視員也是由脊髓損傷者擔任。為了找出更多的傷友,中心也把關懷延伸到安養機構,希望讓更多傷友的人生能夠有重新開始的機會。

  • 作息不正常、愛吃消夜 8歲童胃食道逆流

    |生活

    不少人因為生活作息和飲食影響,有胃食道逆流的情形,但現在不在只是好發於成年人。台中一名年僅8歲的方小弟,幾個月以來有脹氣噁心的感覺,甚至嚴重到必須坐著睡,經過診斷是胃食道逆流。醫師表示,疫情發生後小孩肥胖的比率也多了2到3成,也成為胃食道逆流的高危險因子。

  • 哥國僑民匯美元強勢貨幣 小鎮菲蘭迪亞受惠

    |全球

    受到美國持續升息、高通膨與戰爭影響,投資人大舉拋售高風險的新興市場貨幣,轉進美元避險。哥倫比亞披索兌美元匯率,7月創下歷史新低,通膨直逼10%,全民感受生活壓力的同時,一個小城鎮菲蘭迪亞反而獲利,因為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親人在美國工作,匯回生活費,美元越強讓他們資產越豐,更能加速創業,蓋房圓夢。

  • 突破長年禁忌 南韓首LGBTQ實境節目引熱議

    |文教科技

    性少數者族群的話題,在韓國長久以來被認為是禁忌。但隨著社會的改變,LGBTQ族群的議題也慢慢進入公共領域討論。現在更出現韓國第一個LGBTQ實境節目,找來3對酷兒情侶參加,引發熱議。

  • 彰化五口之家除8歲女童全確診 醫師:因維持良好生活習慣

    |生活

    疫情嚴峻,越來越多家庭群聚個案。彰化一名國小二年級的楊小妹,一家五口有4人染疫,唯獨楊小妹一直都沒確診。有醫師認為,這並非是楊小妹先天基因過人,而是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均衡,搭配衛生習慣才讓她大大降低感染風險。

  • 無尾熊列入瀕危物種 澳洲改變觀光模式普及保育觀念

    |環境

    因為棲地減少、生存環境受到壓迫,澳洲在2月宣布無尾熊列入瀕危物種,現在更進一步改變與無尾熊接觸的觀光模式,讓遊客將這個可愛的物種,真正當成野生動物,減少與人的肢體接觸,並教育大眾一起保護這個瀕危物種。

相關標籤

近期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