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文化部發放了文化成年禮金之後,教育部也規劃要再推出動滋券,限定在16歲到22歲的年輕族群,每年常態性發放500元,可以用在運動和看球賽等領域上。
內政部長林右昌上午拜會民間團體,請益交流住宅政策相關議題。針對媒體報導稱內政部「青年購屋積金支持機制」喊卡,林右昌澄清相關政策正在研議配套中,待完成後會正式報告推動。
國防部21日預告《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修正草案,引起討論,其中在青年動員的部分,被質疑可能隱藏戰時動員未役學生參戰措施。國民黨立委認為,國防部應該要解釋清楚。專家則表示,青年動員應是運用在災防部分,與前線作戰不相同。
首次在歐洲以外的國家,舉辦的UIBC世界盃青年麵包與西點大賽,2023年在台北登場,台灣選手簡思昀跟鄭捷穎,以作品「賽德克巴萊」,打敗其他國家好手奪下冠軍。而林芃儀則以傳統文化為主題,拿下西點獎項冠軍。
為了因應5G等國內重點產業人才缺口,並且解決大專青年尋職困難的問題,勞動部推動大專青年預聘計畫,由符合重點產業的企業和學校合作,而畢業前1年的大專生參與這計畫,企業會指派職場導師實務訓練,只要畢業後全職留用,青年還可領取留任獎勵金1萬元。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與美國環保署合作,邀集青年參與「解決海洋廢棄物」創新挑戰,今(2022)年獲32個國家、84件投稿,最高分的前3名分別來自奈及利亞、加拿大及馬來等不同國家,各自以改變社會行為、表演藝術及設計垃圾攔截裝置等創新手法,提出解決海廢問題方案。
選牢基隆市長的謝國樑,咧選舉進前喝出少年人做志工就送電動機車的的政見,外界也咧關心敢真正做會到。事實上,經濟部、交通部、環保署,相關部會在內,攏無針對孤一个縣市的補助方案。謝國樑表示,內容會規畫詳細了後才對外說明。
2022年九合一選舉倒數計時,各候選人忙著衝刺選情,選戰愈到後期,能否爭取更多中間選票,獲得青年選民的支持是關鍵。各縣市長候選人提出的青年政策,大部分都鎖定在就業、創業、生養以及居住問題,猛打現金牌,要爭取選民支持,但對於地方發展以及協助解決青年難題,是否能發揮實質政策效果?
近兩屆九合一選舉,藍綠皆推出「青年加權」,試圖改變提名遊戲規則,讓年輕人出頭,甚至喊出「青年要加入,政黨才有希望」的口號。攤開今(2022)年議員參選人名單,共有369名未滿40歲青年參選,占整體參選人的2成,創新高紀錄。但當青年參政成常態,選民又是否願意繼續為「青年牌」埋單?
回顧自1998年至2018年,共6屆縣市議會選舉結果,議員平均當選年齡逐屆增高,並在2014年突破50歲。細看今(2022)年政黨提名名單可以發現,藍綠兩黨仍是50歲以上議員的一級戰區。太陽花學運後的青年參政風潮已過去8年,時代力量、台灣基進以及首次投入地方選戰的民眾黨,又是如何佈局地方選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