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選擇美國峰會」 13家台灣新創入選
在馬里蘭州舉辦的Select USA Summit,吸引5千位來自全球新創投資者與企業人士參與這場盛會。不只為了吸引外資,同時也是「科技競技場」。
今年在Select USA Tech領域裡,有高達13家台灣新創入選,佔全球3成比例。
公視國際記者曾淯菁說明,「這裡是Meta附近門洛公園的一處咖啡廳,由於距離創投聚集的山丘路非常近,因此也是熱門的新創募資地點。這次來美國參加選擇美國高峰會的台灣新創,尤其是在潔淨科技和ESG相關領域表現突出。」
太陽能板高達上萬種,因拆卸運費昂貴、回收不易,鴻躉科技運用台灣的優勢,提出智慧回收方案。
新創公司執行長洪嘉聰說:「我們把整個太陽能板加入了AI跟加入機器學習,讓整個回收更智慧化。」
公視國際記者曾淯菁指出,「在灣區購物中心裡頭,現在有很多停車場,由太陽能板一體成型充當屋頂。事實上但是加州太陽能板設置率,位居全美第一,總發電量可提超過800萬家戶使用,但回收率卻僅有不到百分之十。這也成為加州政府一大頭痛問題,因此台灣新創提出的獨特技術,已獲得邀來這裡設廠。」
另一個鎖定循環包裝巿場的新創,也在美國州政府計劃案中找到許多商機。
新創公司國際開發經理鍾雅竹表示,「除了加州之外,像是馬里蘭州和維吉尼亞州,他們也有非常多針對這樣的循環經濟的計劃,這也是我們這次來一個蠻大的收穫。」
專家說,在全球巿場的系統軟體整合實力,和改變創投投資中傳統的「金主心態」,是台灣新創未來可以努力的方向。
科技公司資深副總普尼認為,「傳統上,台灣在硬體製造實力強大,但現在必須在台灣以外的全球巿場,建立軟體系統整合的專業能力,這是我認為台灣新創必須投資去做的方向。」
TACC+加速器執行長王崇智表示,「大部份的投資人呢,還是觀念都還不對,尤其是裡面有些金主。為什麼叫金主?不叫LP(有限合夥人)?在美國的LP是不管的,投資下去不能插手的,台灣的金主是要插手的。」
企業心態改變不易,但從這一場新創活動選在矽谷募資地標的咖啡廳舉辦,或許從技術掛帥,轉為軟體服務業這一層面來看,已然在發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