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韓從今(13)日開始,展開為期11天的「自由護盾」聯合軍演。北韓12日清晨,再試射2枚戰略巡弋飛彈並宣稱取得預期成果。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在主持勞動黨會議時,決定採取一系列「更具威力和進攻性」的戰爭嚇阻措施,南韓總統尹錫悅則表示會和華府緊密合作以加強對北韓的威懾。
中科院預估下星期一、二,會在屏東九鵬基地,進行飛彈試射。而依照射擊通報顯示,劃定了左右相反的「L」型警戒區,因此外界研判,射程可以達到1千至1千2百公里的雄昇飛彈。至於中共情報船,近期剛好在台海周邊徘徊,有學者分析,如果雄昇飛彈,順利通過了戰術測評投入到部隊使用,那可以用在源頭打擊,直接攻擊東部戰區,和南部戰區的重要軍事設施。
中科院研發的雲峰高空超音速飛彈,往過予人當做是軍事機密。毋過,前中科院長龔家政,頭一改佇回憶錄內面講著,雲峰飛彈佇前總統李登輝時代開始,前總統陳水扁時期完成戰術測評,射程會當超過1000公里,直接拍著北京。學者蘇紫雲認為,國軍可能已經部署雲峰飛彈,用來攻擊地面的目標。
中科院研發的雲峰高空超音速巡弋飛彈,過去被視為軍中機密。不過,前中科院長龔家政首度在回憶錄證實,雲峰速度可達3馬赫以上,射程傳出超過1000公里,可以直攻北京。前雄三飛彈總工程師張誠指出,具有嚇阻的戰略價值。學者蘇紫雲分析,國軍可能已經部署雲峰飛彈,用於打擊地面目標。
國防部中山科學研究院前院長龔家政近期接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歷史訪問,首度證實, 雲峰計畫是研發代號W-99的超音速巡弋飛彈,運用衝壓式引擎起飛到某個高度,點燃引擎發射,巡弋速度可達3馬赫以上,射程超過1000公里、涵蓋北京。而台灣自有飛彈有哪些?雲峰飛彈對台意義為何?《公視新聞網》帶您一文來了解。
根據外媒報導,北韓12日在黃海海域進行了長程「巡弋飛彈」試射,估計射程達2000公里以上。日韓等國專家認為,北韓在核彈頭所謂的「微型化」技術上,已經有相當的進展,如果配合長程飛彈的操作,威脅性更勝以往。
就在俄羅斯與歐美之間,為了烏克蘭戰事導致對峙升高的同時,兩大陣營之間的武器競賽也如火如荼地在進行著。俄羅斯先後宣佈成功試射空軍跟海軍的超高音速巡弋飛彈;美國也在日前決定由雷神科技,負責把超高音速巡弋飛彈HACM,做成實際可用的戰場武器。
中國一直咧威脅咱臺灣,這馬美國拜登政府,第六改宣佈欲賣予臺灣武器,總額超過11億美金,是拜登任內上大條。內容包含魚叉反艦飛彈,閣有響尾蛇飛彈,國防部講,這佇咧對付倚邊界地區的威脅,真有幫助。
中國對台威脅不斷,此時美國拜登政府宣布任內第6度對台軍售案總額超過11億美元,是任內最大筆,包括魚叉反艦飛彈及響尾蛇飛彈,還有雷達後勤支援服務,國防部表示這有助我方應對灰色地帶壓迫。
中科院研發的雲峰飛彈,傳出已進階到雲峰二型。以衝壓引擎為主體,由於性能接近極音速巡弋飛彈,改名為「擎天極音速巡弋飛彈」,預估最快下半年,進行作戰測評。陸軍近期則出動各型戰車,在路面偵巡,成軍70年的空軍救護隊,也傳出首次射擊訓練,積極提升防衛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