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平台透過內容串流,導致新聞業廣告量等的獲利大減,為了新聞內容獲利分潤,Google今(8)日宣布推出「台灣新聞數位共榮基金」,未來3年將挹注3億元協助新聞產業,進行轉型發展和永續經營。
澳洲制定《新聞媒體議價法》主張新聞有價,國內也關注相關議題。有立委指出,數位時代下大型的跨國平台,像是Google、Meta,長期在搜尋引擎、社群媒體上,無償使用媒體產製的新聞內容,卻又佔去國內7至8成的數位廣告,幾乎形成壟斷,使國內新聞媒體業出現生存危機,應建立合理分潤機制,相關立法也要從速。
數位平台使用新聞內容未付費,引發不公平競爭疑慮。國內多名學者去年9月聯合提出《新聞媒體與數位平台強制議價法草案》。學界今(1)日上午舉行線上記者會,說明4大媒體公學會與Google、Meta代表的協商情況。立法院新會期將由立委代為提新法案,建立媒體平台協商的法律依據。
美國史上首位晚間新聞女主播,芭芭拉華特斯(Barbara Walters),周五於紐約家中去世,享耆壽93歲,她縱橫美國電視圈超過半世紀,訪問過多國領袖以及眾多名人,她當年打破新聞圈由男性主導的傳統,也曾表示鼓舞女性投入新聞業,是她莫大的榮幸。
第21屆的卓越新聞獎在今(15)天公布得獎名單,新聞志業特殊貢獻獎,是頒發給紀實攝影家張乾琦。他同時以《前線的前線》獲得系列新聞攝影獎。
第57屆電視金鐘獎頒獎典禮將於10月21至22日連2日舉行,文化部為縮短典禮整體時長也讓企製能發揮空間,讓得獎者有更充裕的時間致詞,首次把「節目類」及「戲劇類」拆開舉辦。不過早期的金鐘獎其實沒有包含電視項目,且由政府官員擔任主持人,還設有新聞類獎項。廣播金鐘獎已在10月15日頒獎。
第21屆卓越新聞獎今(11)日公布入選名單,今年有93件作品入選,將角逐17個新聞專業獎項,至於今年的新聞志業特殊貢獻獎得主,由紀實攝影家張乾琦獲得殊榮。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管中祥表示,「那也許你曾經看過他,61歲還跑到烏俄戰爭的現場,來把當下即時的這個新聞影像,把它傳遞回來,張乾琦不只是有人道主義的關懷,同時也有人類學家的這個田野跟同理,能夠細緻的觀察他的對象還有場域,還有這些人跟整體環境之間的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今(11)日公布2022年新聞志業特殊貢獻獎得主及今年度卓越新聞獎各獎項入圍名單,共有93件作品入圍,將角逐17個新聞專業獎項,公視新聞入圍包括新聞節目、短篇深度報導、長篇深度報導獎等12個獎項創新高。
在臉書、Google等數位平台,常有人轉載新聞卻不用付費給原報導媒體,引發全球新聞業討論。學界提出民間版「新聞媒體與數位平台強制議價法」草案,建議應該要比照法國、澳洲等國,建立新聞議價機制,由新成立的數位發展部擔任主責機關,讓新聞媒體向數位平台協商付費。
台灣《蘋果日報》自去(2021)年5月18日紙本停刊後,續持《蘋果新聞網》近一年,然而經營團隊在今(2022)年6月8日宣布,《蘋果新聞網》確定出售並完成交接,新東家傳出是由17Live共同創辦人潘杰賢及香港商人黃浩共同出資收購。然而交易案至今仍未通過,面對8月31日生效的大量解僱,台蘋員工將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