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

  • 中國未達成對美採購2千億美元 美方不排除再增關稅措施

    |全球

    前美國總統川普2018年發起美中貿易戰,最後美中兩國喊停長達18個月貿易戰,簽署第一階段協議,條件是中國兩年內對美增加採購商品,金額達2000億美元。不過美國貿易代表署近日將宣布,中國沒達到承諾目標,不排除增加額外關稅措施,也讓外界憂心,新冠疫情疑慮未除,如果美中貿易戰再起,恐衝擊全球經濟。

  • 美中貿易戰持續、疫情致運輸成本增加 央行示警通膨疑慮升高

    |產經

    中央銀行示警通膨疑慮升高,有央行理事認為,主要是美中貿易戰持續,部分產品供應鏈移出中國,造成部分商品成本增加。另外也疫情影響,貨運缺櫃、塞港問題,進一步推升運輸成本,原物料價格恐逐步上揚。不過,國內經濟學者認為,台灣通膨問題和緩,雖然物價指數CPI比去年高,但主要是食物類變貴,尤其蔬菜水果,受天候因素影響大,認為短期內全面性通膨機率不高。

  • 車用晶片短缺 南韓現代汽車將停工1週

    |地方

    全世界的汽車產業因為車用晶片短缺,使得生產線停滯延燒。連原本影響比較小的韓國現代汽車,也宣布從7日開始到14日,讓蔚山廠區停工1個星期。除此之外,日本瑞薩電子發生大火,導致廠房毀損,也讓日本的汽車產業斷料問題更雪上加霜。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瑞薩電子決定加緊購併歐洲半導體業者的計畫,斥資新台億將近2000億元買下英德合作的Dialog,做為分散晶片來源的策略之一。 金融時報指出,全球半導體供應鏈

  • KY股頻暴雷 「康友-KY」涉掏空高層全落跑恐下市

    |

    境外公司回台掛牌的「KY股」,頻頻傳出重大弊端。金管會主委黃天牧上午赴立院財委會,就KY股監理機制進行專案報告。針對去年爆出財務危機的「康友-KY」,黃天牧坦言此為明顯掏空案,如果今天再沒交出財報,就會在4月1日下市。   民國97年,開放外國企業來台上市櫃,截至今年2月底,KY公司共有109家,其中上市76家,上櫃33家,市值達1兆6043億。不過,近來KY公司頻頻暴雷,不是傳出做假帳、就是負

  • 我恐被美列匯率操縱國? 央銀行總裁坦言「有可能」

    |兩岸

    央行公布去年買匯金額超過GDP的2%,加上對美出超及經常帳順差占GDP的比率,都達到美國認定匯率操縱國的標準,引發立委關切我國是否被列為匯率操縱國?對此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即使4月被美列入匯率操縱國,應該不會有立即影響。   受到美中貿易戰轉單效應及新冠疫情影響,台灣去年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達 299 億美元,但根據美國對匯率操縱國的3項標準,一是對美國商品貿易順差達到200億美元以上,再來是經常帳

  • 1月外銷訂單527.2億美元 歷年同期新高

    |兩岸

    經濟部今天公布1月外銷訂單,金額為527.2億美元,為歷年同月新高,年增49.3%,連11紅,創下2010年2月以來最大漲幅。 經濟部表示,第一季為電子產業傳統淡季,加上疫情再度肆虐,美中貿易戰與科技戰不確定性仍存在,恐會抑制訂單成長動能。但受惠宅經濟及5G等新興科技應用需求續增,加上國際油價回升及疫苗陸續開發,隨著全球經濟逐漸回穩,可望推升外銷訂單成長。  

  • 拜登正式上任 對中政策備受矚目

    |

    美國總統拜登正式走馬上任,是否會延續前總統川普的抗中友台政策?台灣學者普遍認為,拜登不會全面推翻印太戰略,但美中關係恐怕回不去;再加上前國務卿龐佩奧卸任前發布聲明,認定中國對少數民族進行「種族滅族」,被形容是川普對中的最後一擊。對拜登而言,會是籌碼還是再添阻礙?都將是觀察重點。   美國總統拜登正式走馬上任,對於前總統川普的抗中友台政策,尤其是印太戰略,拜登是否會延續,將關係到美中台三方的未來發

  • 紐約證交所再轉彎 同意除名中國3大電信

    |地方

    美中貿易戰持續延燒,對於川普政府在去年11月簽署禁止美國投資人買賣列入黑名單中國企業股票的行政命令,紐約證券交易所第二度改變政策,同意把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等3大電信業者從上市公司名單中除名。另外,阿里巴巴與旗下的支付寶,還有騰訊等網路業者,也可能被列入黑名單當中。 美國川普政府即使任期所剩不多,但仍舊持續把疑似有中國軍方背景的企業列入黑名單,阻止這些公司藉著美國的金融市場吸金。行政命令的

  • 英國智庫:2028年中國成全球最大經濟體

    |地方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經濟放緩,不過這波疫情中,除了台灣經濟正成長以外,中國經濟成長率也逐漸由負轉正。根據英國智庫「經濟和商業研究中心」最新公佈的年度報告,預測到2028年,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將比一年前的預測提早5年。 英國智庫「經濟和商業研究中心」,近日公佈最新年度報告,預測2028年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有學者認為關鍵是疫情,而且中國經濟復甦速度比美國快。

相關標籤

近期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