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能源
-
氣候變遷績效CCPI台倒數第7 環境部:評比方法有爭議
|環境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8正在杜拜舉行,德國看守協會8日舉行記者會,公布最新「全球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CPI」,這次台灣退步4名、來到第61,為倒數第7。對此環境部強調,評比方法有爭議,對台灣不合理,不過媽媽氣候行動聯盟認為,台灣努力不夠,訂了好目標卻執行不好。
-
COP28提2050前空調碳排減6成 逾63國響應參與
|全球聯合國第28屆氣候峰會(COP28)正在杜拜舉行,包含美、加等63國響應參與「全球冷卻行動承諾」,要在2050年之前,減少全球冷氣空調的碳排最少6成,這也是全球首度集體關注冷卻設備所造成的碳排情況。環境部也表示,已經預告訂定氫氟碳化物管理辦法草案,從明(2024)年開始會進行總量管制。
-
歐洲商會2024年建議書 籲歐台簽雙邊投資協議
|政治歐洲商會今(23)日發表2024年建議書,聚焦能源、人才和國際化3大主題,向政府提出建言。這次建議書主軸是「籌擘經濟振興之道」,共提出175個問題,其中有67項則為新議題,呼籲歐盟和台灣簽署雙邊投資協議,期望幫助台灣因應全球經濟挑戰,加速經濟復甦。國發會主委龔明鑫接下建議書回應,台歐投資金額成長,對促進和保障投資有很大挹注。
-
產油大國推能源轉型 阿聯馬斯達爾成首零碳城市
|全球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是產油大國,近年也推動能源轉型,在阿布達比近郊投入200多億美元,建造一座不使用化石燃料,碳中和的永續城市馬斯達爾。目前已經有4千多人入住,體驗綠建築與個人快速運輸等未來生活方式,阿聯月底即將主辦第28屆聯合國氣候會議,還在興建發展中的馬斯達爾成為未來城市的新示範。
-
彰桃擬推SRF設廠取代化石燃料 環團指非綠能且法規不全應暫緩
|環境為了解決廢棄物問題,包括彰化與桃園都規劃要推動固體再生燃料(SRF),將塑膠、木料等廢棄物製作成燃料發電。經濟部認為,可以取代化石燃料、解決去化困難等問題,不過環團卻反對將其視為綠能,並認為在法規健全之前,應暫停推動。
-
中研院、台電發展去碳燃氫發電 解決運輸儲存難題【更新】
|環境邁向2050淨零排放目標,中研院和台電合作,舉辦「去碳燃氫發電技術」發佈會。中研院首度成功串接小型商用發電機組,從天然氣中去除碳,只燃燒其中的氫,逐步創造零碳電力。這項去碳減氫技術優點是使用較低能量,避免氫氣運輸及儲存問題,更有助台灣有效達標減碳。
-
台灣能源政策轉型 總統參選人各有立場與規劃
|政治因應2050淨零碳排目標,台灣正邁向能源轉型,經濟部喊出2026年10月要達到綠能占比20%。不過,有總統參選人建議重啟核四,也有人堅守非核家園。台灣如果要邁向非核家園,未來將提高天然氣占比、擴建接收站,進而取代燃煤,減少碳排,再生能源將從配角轉為供電主角。但是風力、太陽光電,都有間歇性發電的特性,台灣如何穩定供電,來看大選觀察報導。
-
2050年氫能占9到12% 中油:除了進口也要自產
|環境因應全球淨零碳排浪潮,台灣逐步加重再生能源比例。外貿協會和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今(16)日召開國際智慧能源週展前記者會,中油董事長李順欽表示,2050年氫能將占台灣電力能源的9%到12%,中油將扮演氫能供應者角色,台泥則打造儲能櫃,安全儲存綠能。外貿協會祕書長王熙盟表示,綠能發展初期,產業界不易購買綠電,隨著綠能發展純熟,問題就能逐步解決。
-
台電首試賣6組合小額綠電 分2階段競標販售
|環境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本(10)月開始試行,許多中小企業因應淨零碳排的國際壓力,想買綠電卻買不到。台電打破過往不對外銷售模式,首次推出小額綠電銷售試辦計畫,提供有急迫性、需電量小的中小企業取得綠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