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動物園開始飼養蛋雞,透過展出籠飼道具雞與平飼雞,希望讓民眾了解動物福利。針對日前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如果淘汰籠飼會讓蛋量更不夠,動保團體回應,數據顯示重視動物福利的平飼雞,產蛋率高於籠飼雞。
美國在川普政府時期,為了奪回過去數十年全球化浪潮所吞滅的本土就業機會而發動的貿易戰,到了拜登政府,更升級為大規模的產業政策,力拼美國製造。藉由對電動汽車和晶片等戰略產業,祭出補貼和減稅等優惠措施,要將美國打造成先進工業的製造基地。
隨著國內疫情逐漸平穩,口罩陸續解禁。台中一家原本是口罩國家隊的口罩公司,因產量縮減,為了員工生計,業者積極轉型,不僅成立物流業,還將工廠改為製冰廠。而彰化一家口罩公司也遇到相同問題,準備將醫療口罩產線,改為生產機能性口罩,希望能安穩地度過後疫情時期。
美式足球超級盃即將在台灣時間週一開打,這段期間玉米片沾醬及酪梨醬暢銷,不過美食背後卻為生產國哥倫比亞帶來環境爭議,咖啡農民憂心土地受到沖刷,環保人士則指出殺蟲劑汙染,威脅本土蠟棕櫚樹,但酪梨農代表強調,新產業為當地帶來就業機會。
一星期工作4天可行嗎?歐美實驗結果證實,週休3天可為勞資雙方共創雙贏,員工能有效減少壓力,並提高生產力。南韓企業也發現,週休3天有助提高公司的營收;當地大學醫院也計畫要擴大這個制度,改善醫護過勞的情況。
全球高喊2050淨零排放,立法院近日將重啟協商氣候因應法草案,民間團體與立委上午共同舉行記者會,指出全球糧食生產的碳排,占總排放的三分之一,因此認為草案應該納入積極推廣多蔬食少肉的飲食轉型等條文。
日本企業近來出現回流趨勢。福岡一間知名的明太子製造商,就打算將國外的部分產線移回日本,原因就是日圓貶值、國外工資增加,國內外成本差異已經不高。業者也指出,疫情期間國際物流運輸不穩定,移回日本可以降低交貨風險。
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廠,美國時間6日將舉行移機典禮,美國總統拜登也會出席。原本這座新廠預計生產5奈米晶片,根據彭博社報導,新廠2024年啟用後,將立即生產4奈米晶片。原因是蘋果等美國客戶,要求台積電供應更先進製程晶片。台積電對此沒有回應,不過,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美廠4奈米製程,不會有技術外移問題。
為對抗地球暖化,清淨能源轉型勢在必行,電動車、行動裝置都要用到的鋰電池,原料價格高漲,變成白色黃金,目前這條白金供應鏈從開採到提煉,主要掌握在中國手中,現在歐美也急起直追,紛紛投資加工生產線,確保電動車生態體系與供應鏈未來不虞匱乏。
在植物肉品興起下,以色列一家新創公司,研發出能夠用3D列印機製造的人造牛排。只需要在機器上選擇不同的肉品花紋、脂肪量跟嫩度,就能以不同的植物成分素材,製造出一大塊牛排肉,而且口感完全不輸給真實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