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電共生因應國內能源轉型而生,但也引發過度開發、侵害漁權等爭議,國內有企業結合光電養殖白蝦跟草蝦,獲得銀行團高達88.8億元的聯貸案,希望扭轉蝦類高度仰賴進口的現況。
德國南部城市格爾斯多夫利用綠能種植水果,例如他們將太陽能發電電力運用在農耕機械、冷藏用電上。業者還使用太陽能光伏發電站,實驗種植各種蘋果,並研究如何保護水果在生長期免受霜害、冰雹或是高溫影響。
受到俄烏戰爭影響, 國際糧食供應鏈產生劇變,國內原本長期仰賴進口雜糧小麥、大豆、玉米等原物料,近期規劃落實國產雜糧生產,輔導台灣大豆產業策略聯盟,以大豆、玉米輪作希望增加雜糧面積產量,提高國內糧食自給率。
台灣離岸風電正如火如荼進行,依據規劃,2025年台灣外海將會有近700支離岸風機,不過現在只達到4.2%。為達淨零碳排,光電目標從2025年20GW,繼續朝極大化,預計2050年要達40至80GW;離岸風電也從5.6GW成長到40至55GW。但能源轉型不光是目標值,能否以綠能共好,更是轉型政策是否成功的關鍵。
今年熱浪提早侵襲歐洲國家,讓素有「液體黃金」之稱的玫瑰油產量大減。保加利亞是全球最大的玫瑰油生產國家,面臨長期勞工不足問題,遇上熱浪再加上今年爆發的烏俄戰爭,燃料價格飆漲,讓今年的保加利亞玫瑰油售價,預計將比往年飆升至少40%。
兩岸情勢緊張,國防部軍備局持續生產雲豹30鏈砲甲車,總計要交貨305輛,目前進度超前,只剩132輛,預計今、明年分批出貨完畢,今天開放媒體試乘,大秀雲豹的高機動性,也首度公開雲豹甲車的生產過程,展現國車國造的優異成果。
今年國中會考社會科有一題,指出歐盟基於公眾健康及動物福利,禁止格子籠飼養蛋雞,不過這種友善飼養的雞蛋,在台灣市占率不高,是因為售價比較高。動物社會研究會認為答案有爭議。
日本東京大學的研究團隊,日前用柳丁皮和便當剩菜,做出水泥,同時解決了生產水泥排放的二氧化碳,以及廚餘腐爛產出的甲烷等問題。把蔬菜倒入調理機,按下開關開始攪拌,但這可不是在做料理。這裡是日本東京大學「生產技術研究所」,研究水泥的酒井雄也教授,希望能夠更環保。東京大學生產技術所副教授酒井雄也說:「混凝土對環境負擔很大,排放很多二氧化碳,還有混凝土的原料石灰石。在全世界產量逐漸減少,因此我想研究替代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