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統計,全台有上萬名唇顎裂或小耳症的顱顏缺陷兒,其中約有3到5成曾經在求學階段,因為外觀遭受嘲笑或霸凌,因此基金會今年推出故事小苗行動,希望以兒童繪本走入校園和家庭,打造顱顏友善環境。
數位時代來臨,讓網路的使用機會增加,其中也包含兒少族群。但根據「iWIN」的分析報告指出,去年接獲的3千9百多件申訴案,以性私密影像外流、有害兒少物品等情況最多。至於兒少的霸凌行為,經過交叉比對,發現霸凌受害者,以及加害者有高度重疊,而且有遭遇到網路霸凌的人,在現實當中,也很有可能有類似經歷。
國防部在2016年將「零自傷」列為重大施政目標,但自傷案件卻是逐年攀升,近5年新增87件,有80位官兵死亡,對此,民團針對國防部的策進報告,提出6大失能,包括心輔方案效益差、心輔官不夠專業,以及1985申訴專線無法有效幫助被霸凌者。
新北市板橋某國中柔道隊在國內比賽獲獎無數,結果現在傳出,學校有一名老師疑似對學生不當體罰之外,還疑似把學生帶去暗處用言語霸凌,導致有不少學生身心受創、被迫轉學,連比賽都受影響。不過校方也澄清,指出相關案件都有進行調查,秉持公平、公正原則,並沒有吃案和延宕處理。
日本校園霸凌事件持續增加,光在2020年全國學校通報61.2萬件霸凌案件,相比10年前的數量足足增加3倍。這當中還有許多因為學校和教育委員會處理不當,演變成嚴重霸凌,釀成許多悲劇,而當今網路訊息和數位化的發展也加速了網路霸凌的發生。
南彰化地區某間國小一名小學五年級的學生,疑似被同學霸凌,時間長達兩年,家長投訴後,校方啟動校安通報並成立霸凌因應小組調查,但認定是同儕間的偏差行為,不構成霸凌,家長今(26)日不滿,出面控訴。
兒福聯盟進行網路霸凌調查,發現每五位兒少,就會有一個人曾經被網路霸凌,但是這些被霸凌者,只有兩成會告訴師長,還有人想要自我傷害。因此兒福聯盟,和企業推出了「我想聽你說」計畫,呼籲受害者要尋求協助,同時也認為,在校園端,需要強化排訊,提高處理霸凌案的專業度。
日本校園內的社會問題層出不窮,除了一年超過60萬件的霸凌案件外,還有教師猥褻、性騷擾學生的狀況。根據調查,光是2019年的教育年度,就有超過270位教師因此受到處分。
台南中西安平區清潔隊,近期流出一段影片,內容是隊長在工作時對隊員口出惡言,疑似職場霸凌,投訴人更去提告,對此,台南市環保局表示,是否職場霸凌要再請教法制室,不過會要求各區隊長巡勤時注意口氣。 「要講幾次,你自己去看看,還要我幫你看。你很有膽,來,過來,我盯死你。」投訴隊員與清潔隊長發生爭吵。 台南中西安平區清潔隊流出一段影片, 一名清潔隊員整理完環境後,隊長巡勤時,卻被認為沒掃乾淨,隊長更口出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