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前首相纳吉獲減刑 政府反貪理念引質疑
民間組織最近號召民眾在國會外小型集會,並提交備忘錄給政府,要求落實「百分百改革」。
乾淨與公平選舉聯盟署理主席黃彥鉻表示,「你是在打貪,然後一邊你卻是釋放副首相扎希,或者是給前首相納吉獲得減刑這一塊事情,是我們無法苟同的。」
去(2023)年9月,副首相阿末扎希被撤銷涉及洗錢、貪污、失信等47條控罪,裁定釋放,但不等於無罪,而被控刑事失信、洗錢、濫權等7項罪名,2022年已經在監獄服刑的前首相纳吉近期被減刑特赦,刑期從12年减至6年,應繳罰款則減少為原來判罰的四分之一,從馬幣2億1000萬,減少為馬幣5000萬(約新台幣3.3億)。
黃彥鉻質疑,「你要申請減刑或者是申請特赦都好,你必須要符合幾個標準,包括你已經服刑了大概三分之一的那個刑罰,然後你表現良好等等,馬來西亞也是很多死刑犯,或者是終身監禁那些罪犯,他們等了20年、30年都還沒有獲得特赦,為什麼納吉只是坐了2年牢就可以馬上申請特赦?」
納吉是馬來西亞第一位被判刑入獄的前首相,這項指標性裁決,被外界視為大馬司法史上的里程碑。如今,納吉被減刑減罰,而非完全釋放,在民間引發爭論,但尚未見到大動作的抗議聲浪。
檳城研究院研究主任陳利威認為,「馬來西亞人有一種政治疲勞,納吉本身已經被關了一陣子,所以如果當時是即刻釋放的話反應可能會很大,因為之前的消息傳出來是他可能會被釋放,但是當大家在等着那個勁爆消息,突然間其實是減刑一半,所以他局部紓解了這個人們的不滿。」
公視國際記者劉苑杉報導,「馬來西亞現在的執政黨是由多個政黨組成的聯合政府,雖然首相安華以改革和打貪的姿態上台,卻必須權衡各方勢力,所以才會出現如同前首相馬哈迪的家族
,和前財政部長因為涉及貪污被調查,但前首相納吉被減刑特赦的消息。」
納吉被減刑特赦,目前還是個多方聚焦,但意見分歧的政治話題。民間除了要持續監督,學者也認為,打貪不能只指向大人物,必須更全面落實,才能在反貪施政目標上建立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