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多區發生大規模抗議,也引起海外留學生的呼應聲援,有大批中國留學生,就聚集在中國駐英國倫敦大使館前,高呼要習近平下台。對此有學者認為,最近幾天在中國發生的動盪情況,對習近平來說,是個急迫的局面。
台灣友邦海地長期遭武裝幫派份子占領最大燃料進口站等大片國土,爆發全國性治安動亂。日本外務省今天表示,鑒於海地安全及人道情況惡化,日本已暫時關閉當地大使館。美國與加拿大宣布,15日運送裝甲車等維安裝備至海地,協助海地因應日益惡化的維安和國內的霍亂衛生危機,但美國已表示拒絕派兵進駐。我外交部及駐海地大使館已啟動緊急應變計畫,和當地僑民保持聯繫,並發布旅遊警示,已研議提供海地國家警察防彈背心等防護裝備,
西非國家布吉納法索再次傳出軍事政變。軍方的陸軍上尉卓爾透過媒體宣告,用總統達米巴「無法處理國內伊斯蘭叛亂分子」為由,推翻新政府,宣布無限期關閉邊界。這是布吉納法索今(2022)年1月政變後,第2次發生軍事政變,也導致將近200萬人無家可歸。
柬埔寨的「詐騙事件」頻傳,不少民眾報案有親友在柬埔寨失聯,擔心遭遇危險。而對於中國駐柬埔寨大使館發出公告,台胞是中國公民有困難都可以求助的說法,外交部表示不必他國代勞,更不容許藉此來貶損主權,會設法和各國建立合作管道,打擊詐騙集團來營救國人。
美國副總統賀錦麗,13日透過視訊在太平洋島國論壇,宣布未來10年將對於漁業投入6億美元的援助金,並將在東加與吉里巴斯開設新的大使館,抗衡中國在亞太地區日益增加的影響力。
日前英國媒體BBC深度報導指出,有中國公民在非洲國家馬拉威,利用當地兒童及民眾賺錢,誘導小孩說出種族歧視的詞,引發馬拉威民眾不滿,前往中國大使館抗議,要求逮人。嫌犯盧克逃離馬拉威後,20日在尚比亞落網。
俄烏戰火仍未停歇,不過各國陸續恢復駐烏克蘭大使館運作。丹麥外交部長2日宣布,重啟駐烏克蘭大使館,並且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會面,美國外交官則重返烏克蘭西部城市利沃夫;另外歐盟在成員國的能源部長會議後宣布,拒絕向俄羅斯以盧布支付天然氣費用,是完全合法的。
俄烏戰事爆發以來,中國的態度一直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中國是烏克蘭最大貿易伙伴,兩國軍事、外交關係也相當密切。而在俄軍入侵烏克蘭後,北京方面表示,將採取中立立場,但一直拒絶將俄羅斯的行動稱為「入侵」。中國外交部還多次指責美國和北約該為這場戰爭負責,中國網路甚至出現大量親俄貶烏、幸災樂禍的言論,讓旅居當地的烏克蘭人心寒不已。為了扭轉輿論方向,烏克蘭國內外的中文通,自發性的籌組翻譯大隊,將烏克蘭國家通訊社有關戰爭的重要消息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