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用電大戶電價即將調漲,加上大小停電事故頻傳,讓各界關心電力結構問題。國內正致力發展再生能源,其中又以風力和太陽能占比較高,但再生能源的瞬間變化很大,容易造成電網的頻率波動,影響供電穩定。目前國內儲能發展還在起步階段,接下來能跟上綠能發展嗎?
台電協和電廠規劃在基隆外海填海造地18.6公頃,興建第四天然氣接收站,遭到部分市議員與在地保育團體強烈反對。不滿基隆市政府不保護海洋、同意開發,在地團體決定發起基隆市的第一個地方公投,呼籲年滿18歲的市民連署支持,一階提案連署書需要1238份。
今(22)為世界地球日,總統蔡英文完成自主健康管理,上午出席永續設計行動高峰會,提及如何達成2050淨零碳排目標,將投入氫能、地熱等新興科技,加速能源轉型。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孫曉雅致詞時,特別提到,台灣是世界公認的全球環境領導者。
蔡英文總統昨天晚間出席「台灣美國商會」舉辦的2022謝年飯,期盼與美國商會持續合作,增進台美雙邊貿易及投資夥伴關係。她保證政府會盡全力穩定電力供應;在邁向永續和再生能源轉型之際,也會進一步強化能源基礎設施。蔡英文說:「我了解企業對我們能源供應穩定和韌性的信心非常重要,我向各位保證,我們會盡全力穩定電力供應,在邁向永續和再生能源轉型之際,我們也會進一步強化我們的能源基礎設施。」
國發會昨日公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提供台灣社會對於未來的淨零想像。但有公民團體建議可以採行更多元的產業轉型政策,還有環團認為,預算、目標,成本,還可以再改進。
為著達成2050年淨零排放的目標,國發會規劃逐年的用電成長率是2%,希望2050年的時陣,這再生能源會當衝到7成,目標2030年先減少碳排20%~25%。
國發會3月底將公佈「2050淨零碳排路徑圖」。總統蔡英文也再次宣示,雖然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目標很困難,但台灣一定要成功。將透過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以及社會轉型,這四大轉型路徑,全台總動員一起完成目標。
3月初高雄興達電廠開關場發生事故,全台無預警發生大停電,災情遍佈南北,造成產業損失嚴重。一年內台灣已發生3次嚴重跳電事故,凸顯了台灣傳統電網脆弱的問題。能源局及產業人士皆指出,將傳統集中式電網改為分散式的「智慧電網」,將是未來能源轉型的關鍵。
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興建引發破壞藻礁批評,不過去年底,環保團體提出三接退出大潭藻礁的公投案已遭否決,外推方案環評案持續推動。今(2)下午在環評大會審查前,環保團體再次舉行記者會,表示能源轉型若對環境不友善,恐是一場騙局。最後經過一個半小時審查,案件修正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