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藝young」回收丹寧布 兼顧環保與時尚
詹淑雲 / 桃園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灣平均每分鐘丟掉438件衣服,「布藝young修惜站」是全桃園第一處丹寧布回收修惜站,由一群家有身障兒的婦女組成,專門回收丹寧布,透過設計創作成背包、提袋還有髮飾等,不但讓廢棄布料重獲新生,也兼顧時尚。
布藝young修惜站縫紉老師唐中利說:「這些媽媽大部分都沒有辦法出去外面工作,因為他們可能要帶孩子復健,可能隨時老師招喚,他們就要到學校去看孩子的狀況。」
布藝young諧音不一樣,他們也提供機會,協助身障孩子發揮強項,找到自信。
布藝young修惜站裁縫師謝沂瑾表示,「我的孩子他本身腦麻,然後張力比較強,所以他常常有時候都會很不小心就會撕破他的衣服。到這邊,我讓他盡情的拆解我們的牛仔褲,我就抓到我孩子的強項,讓他來這邊可以盡情發揮。」
患有重度腦麻的黎愷威,雖然行動不便,但思路清晰,口條尚穩,目前正在練習粉絲頁經營和導覽宣傳工作。
桃市萱藝新知關懷協會執行總監黎愷威說:「希望可以多多推廣,在這邊很開心,可以交到很多朋友。」
桃園市目前有11處修惜站,各具特色,用不同方式落實循環經濟、垃圾源頭減量。而布藝young修惜站除了改造廢棄單寧布料,每個月也會舉辦縫紉體驗課程,帶領民眾親自改造廢棄丹寧布,推廣環保再生觀念。
布藝young修惜站縫紉老師唐中利說:「這些媽媽大部分都沒有辦法出去外面工作,因為他們可能要帶孩子復健,可能隨時老師招喚,他們就要到學校去看孩子的狀況。」
布藝young諧音不一樣,他們也提供機會,協助身障孩子發揮強項,找到自信。
布藝young修惜站裁縫師謝沂瑾表示,「我的孩子他本身腦麻,然後張力比較強,所以他常常有時候都會很不小心就會撕破他的衣服。到這邊,我讓他盡情的拆解我們的牛仔褲,我就抓到我孩子的強項,讓他來這邊可以盡情發揮。」
患有重度腦麻的黎愷威,雖然行動不便,但思路清晰,口條尚穩,目前正在練習粉絲頁經營和導覽宣傳工作。
桃市萱藝新知關懷協會執行總監黎愷威說:「希望可以多多推廣,在這邊很開心,可以交到很多朋友。」
桃園市目前有11處修惜站,各具特色,用不同方式落實循環經濟、垃圾源頭減量。而布藝young修惜站除了改造廢棄單寧布料,每個月也會舉辦縫紉體驗課程,帶領民眾親自改造廢棄丹寧布,推廣環保再生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