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403震後善款如何用? 重建之路挑戰重重【獨立特派員】
|地方2024年4月3日發生芮氏規模7.2強震,光是花蓮倒塌拆除的房屋就有16件。花蓮縣府善款至今收到7.9億元,對比2018年的0206地震27.4億元,兩者差距三倍。凸顯民眾對地方政府善款運用的不信任。強震週年,獨立特派員走訪花蓮受災戶發現,善款不僅不夠用,補貼標準也不盡合理,導致重建家園之路雪上加霜。在在讓人感覺政府形同處理地震災害的生手。
- 0403地震
- 2024年
- 受災戶
- 善款
- ...
- 大樓
- 委員會
- 房子
- 耐震
- 花蓮縣
- 補助
- 補強
- 賑災基金會
- 重建
- 0403強震
- 1500萬
- 2025年
- 3月
- 4月
- 7.2地震
- 921大地震
- 一家四口
- 中央
- 人員
- 住戶
- 保險公司
- 倒塌
- 公司
- 公開
- 原地重建
- 參與
- 台灣
- 同意
- 國土署
- 地方政府
- 地震
- 外牆
- 大樓傾斜
- 審查
- 工程
- 市場機制
- 建築物
- 影響
- 急難救助
- 房屋
- 投資客
- 拆除
- 挑戰
- 捐款
- 政府
- 政策
- 方案
- 時間
- 會議
- 會議記錄
- 條件
- 母親
- 民眾
- 消防
- 災害
- 災難
- 無黨籍
- 獨立
- 申請
- 監督
- 租屋處
- 租金補貼
- 立法院
- 管理
- 紅單
- 結構
- 統帥大樓
- 經費
- 縣市
- 縣府
- 芮氏規模7.2
- 花蓮
- 華爾街
- 董事會
- 討論
- 記者
- 設計
- 議員
- 貸款
- 賑災
- 震災
- 首長
- 高齡
- 黃單
- 黨團總召
-
震後花蓮觀光仍未復甦 業者探索新方向【獨立特派員】
|地方花蓮長期以來大小地震不斷,但唯獨0403地震是重創花蓮觀光業最深的一次。2024年花蓮觀光人次降幅達54.29%,近十年之最。究其原因,除了地震芮氏規模達7.2,嚇跑觀光客外,世界級旅遊亮點:太魯閣國家公園也受到衝擊,需要好幾年恢復。這讓倚重自然資源的花蓮觀光業驟失吸睛優勢。許多外國團客,例如郵輪直接取消花蓮港停靠點。迫使花蓮觀光業者重新思考,花蓮還有哪些在地風土人情可體驗。
-
俄烏戰爭三週年 烏克蘭還有何籌碼?【獨立特派員】
|全球2022年2月24日清晨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烏克蘭從原先被認為撐不過三天,到如今已滿三週年,俄軍奪下烏國領土20%。從最初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慷慨激昂地在各國呼籲團結,到如今似乎也只剩呼籲團結一途,甚至此一途徑在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一句「你沒籌碼」後也前途堪慮。獨立特派員盤點此一年來的新變數及各國未來的談判籌碼何在。
-
民主的試金石 立法院一周年風波觀察
|政治「這會期一定是史上朝野最對立的時代。」「我們要以戰止戰。」兩句話出自藍綠兩大黨的口中,凸顯「雙少數」總統賴清德上任以來的政治狀況。原本期待的民主是「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如今,2月1日新國會屆滿周年,獨立特派員觀察這一年來的立院風波,檢視台灣民主成熟度。
- 2024年
-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 國會
- 國會改革法案
- ...
- 國民黨立委
- 委員會
- 廖元豪
- 政治人物
- 民主
- 民進黨立委
- 立法院
- 討論
- 11月
- 12月
- 2025年
- 一例一休
- 三讀
- 三讀通過
- 不信任案
- 中央
- 主計總處
- 事實查核
- 假訊息
- 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
- 公開
- 刪減
- 前瞻預算
- 南韓國會
- 南韓總統
- 台灣
- 問題
- 國家
- 國會改革
- 國民黨
- 國民黨團總召
- 地方
- 地方政府
- 執政
- 執政黨
- 大法官
- 大罷免
- 太陽花運動
- 審查
- 對話
- 小野
- 情緒
- 憲法法庭
- 憲法訴訟法
- 政府
- 政治
- 政治大學
- 政黨
- 新聞稿
- 最高法院
- 會期
- 民意
- 民眾
- 民進黨
- 民進黨團
- 法律
- 法案
- 爭議
- 版本
- 獨立
- 監察院
- 社會
- 社群平台
- 空間
- 立場
- 立委
- 立法
- 立法委員
- 立法院職權行使法
- 立院
- 網路
- 網路溫度計
- 總統
- 罷免
- 罷免門檻
- 聲請釋憲
- 肢體衝突
- 蔡英文總統
- 藍白
- 行政院
- 行政院長
- 衝突
- 觀察
- 解散國會
- 議事規則
- 議題
- 財劃法
- 財政收支劃分法
- 財政部
- 責任
- 資訊
- 辯論
- 選罷法
- 青鳥行動
- 預算
- 馬英九總統
- 黨團協商
- 黨團總召
- 一周年
- 發票中獎
- 立院衝突
-
移工逾千億跨境匯款 成詐騙集團肥羊
|社會台灣被戲稱為詐騙王國已非新聞,現在連81萬名在台移工也是詐騙者眼中的肥羊。民間團體調查保守推估,移工被詐騙金額至少新台幣17億元。對比台灣人被騙類型,移工多了「跨境匯款」。監察院推估,每年上千億匯款中,至少有四成經由非法管道匯兌。綜合分析移工選擇非法管道因素,包括是否有母國語言、金融可近性以及手續費高低。台灣防詐資訊以中文為主,移工恐成詐騙防護網的漏洞。
-
公職離職率五年升38% 體制易成霸凌溫床【獨立特派員】
|社會以保障勞工權益為職責的勞動部,卻發生公務人員因職場霸凌輕生的案件,導致前勞動部長何佩珊下台,引發總統賴清德與行政院長卓榮泰相繼鞠躬致歉的政治風波。其後,公部門職場霸凌案連環爆,這場職場霸凌#MeToo風波,除暴露出台灣職場霸凌無「法」管,也揭示公職制度與文化易成霸凌的溫床。
-
找回消失的工藝 千年刺繡如何重生?【獨立特派員】
|文教科技全球各國皆有刺繡工藝,歷史至少千年,技法約有1587種。台灣繡莊早期曾盛極一時,諸多生活用品皆有刺繡工藝;如今風光不再,僅剩宗教繡品為大宗,有些刺繡聚落也成了時代眼淚,致使許多精湛的刺繡技法逐漸消逝。究其原因,包括工業化、市場經濟、升學導向的教育思維,以及當代民眾有無領略到刺繡工藝的魅力。
-
-
美國選舉人團制度詳解:運作機制與爭議何在?
|政治美國作為老牌民主國家,選舉投票制度相當複雜,並非票票等值的簡單多數決。因此,想當美國總統無需大多數美國人同意,只需拿到270張選舉人票。此制度一方面可避免多數暴政;另一方面,顯示公眾意見不值得信任。另外,美國選舉投票方式雖多元,但50州各自為政的投票流程,容易引起敗選方質疑,甚至產生2021年1月6日國會暴動的難堪場面。
-
2024美選倒數計時,候選人政策對台灣的影響?
|政治2024年被稱為「選舉年」,全球共76國舉辦大選,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無疑是今年眾所矚目的壓軸場。隨著俄烏戰爭、中東戰爭、印太緊張局勢等地緣衝突下,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國家,美國下任領袖的選擇更顯關鍵。身在地緣衝突最前線的台灣,專家對台建議有三:切勿選邊站,而是成為美國兩黨共識議題;培育國際談判人才,以及新東向台商須留意友岸外包趨勢。
- NAFTA
- 中國
- 半導體產業
- 台灣
- ...
- 台灣議題
- 川普
- 林建甫
- 美國
- 賀錦麗
- 2022年
- AUKUS
- Donald Trump
- GDP
- J.D. Vance
- Kamala Harris
- Quad
- 一中政策
- 一個中國
- 中信金控
- 中國政策
- 中華台北
- 以色列
- 供應鏈
- 倒數
- 候選人
- 傳統
- 共和黨
- 共識
- 出口
- 前副總統
- 前總統
- 副總統
- 力量
- 助理教授
- 印太戰略
- 參議員
- 參選總統
- 台商
- 台灣國
- 台灣海峽
- 合作
- 和平協議
- 四方安全對話
- 國家
- 國防
- 國際組織
- 國際關係
- 地緣政治
- 外交
- 外交事務
- 女性
- 安全
- 川普副手
- 巴黎氣候協定
- 影響
- 得票率
- 成本
- 戰略模糊
- 投資
- 拜登
- 支持者
- 政府
- 政治
- 政策
- 晶片
- 東吳大學
- 民主自由
- 民主黨
- 珍珠奶茶
- 生涯
- 白宮
- 眾議員
- 眾議院
- 競爭
- 競爭力
- 競選
- 競選團隊
- 經濟
- 經濟學
- 總統
- 總統候選人
- 美元
- 美國前總統
- 美國政府
- 美國總統
- 美國製造
- 美日印澳
- 美選
- 習近平
- 自由貿易協定
- 衝突
- 製造業
- 言論
- 言論自由
- 談判
- 超級電腦
- 跨太平洋夥伴協定
- 進口商
- 選戰
- 選民
- 關稅
-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 電視辯論會
- 領導人
- 黨內初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