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
-
衛福部6/1起「5癌篩檢」主動追陽 降低晚期癌症發生
|生活根據國健署統計,國人新發生癌症人數為12.1萬多人,平均每4分19秒就有1人罹癌。為降低國人晚期癌症發生,衛福部從6月1日起,將推動大腸癌、口腔癌、子宮頸癌、乳癌及肺癌等5項癌症篩檢異常,「主動追陽」模式,用於轉診和確診追蹤,希望將陽追率提升到9成,估計約有2.2萬人受惠。
-
健保總額明年大砍150億 醫界憂自費項目增多
|政治健保每年8000億總額預算,明(2024)年恐怕將大砍150億。衛福部日前提出明年健保總額新的計算方式,其中西醫基層總額減少23億,引發醫界強烈不滿。醫界人士認為,這兩年物價齊漲加上人口老化,醫療費用支出只會多不會少,當健保給付減少,民眾自費項目恐怕變多。
-
評鑑刪懷孕醫工作禁令 衛福部:職安衛生法入評鑑保障整體
|生活週末就是母親節,不過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指出,衛福部日前公告的醫院評鑑標準,竟然把懷孕醫師不得在夜間清晨工作的規範給拿掉,犧牲醫生媽媽的權益。衛福部回應,是將《職業安全衛生法》放進評鑑標準,更全面性保障醫師權益,當中也包含懷孕醫師。
-
郭台銘控政府堅持名稱阻疫苗 衛福部公布文件反駁
|政治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日前指控BNT疫苗採購一度破局,是因為民進黨政府對於簽約頭銜,堅持使用「獨立的台灣政府」,引發外界議論。衛福部今(10)日上午大動作召開記者會澄清,並首度公布4份採購合約原文文件,強調真相只有一個,當初跟BNT洽簽合約簽署代表為「衛福部疾管署」,絕對沒有意識形態。
-
堅持名稱致BNT採購破局?疾管署指對方要求刪除「我國」用詞後無疾而終
|政治郭台銘辦公室9日聲明指出,政府與德國BNT公司的採購合約遭取消是因政府堅持名稱所致,衛福部疾管署今(10)日上午召開記者會還原2021年5月BNT疫苗採購的工作時程,也強調合約所使用的名稱BNT都無任何意見,而是在中文新聞稿中出現「我國」兩字,衛福部隨即做出調整,但BNT無疾而終。
-
醫師控採檢獎勵金僅9元 衛福部:內部拆帳問題
|生活新冠疫情延燒3年,眾多醫護人員守在最前線。胸腔科醫師蘇一峰日前在臉書指出,某醫學中心護理人員竟然只獲得9元的採檢獎勵金,批「侮辱性極強」。對此衛福部回應表示,採檢費用每案是500元,至少有300元是要分配給採檢醫護,本次事件是醫院內部拆帳問題,已要求該院強化院內同仁溝通,避免類似事件再發生。
-
-
臨床試驗患者難找 清冠一號陷藥證困境
|社福人權清冠一號陪伴許多確診者度過染疫的痛苦時刻,但當時清冠一號取得「緊急授權EUA」只到明年6月,日前衛福部才核准清冠臨床試驗申請,而隨著疫情近尾聲,防疫隔離措施調整為0+N,業界擔心恐面臨找不到患者、雙盲設計有困難、預算不足等困境。對此衛福部表示,清冠一號臨床試驗申請適應症為「外感時疫」,除了對抗新冠,對感冒病毒也有效,因此都可列為臨床試驗中可收案對象,不是只有新冠患者。
-
衛福部設藥品供應通報中心 發函促醫院與藥房全面盤點通報
|生活為避免藥物短缺影響民眾用藥及醫療權益,衛福部上(3)月底啟動藥品供應通報處理中心,涵蓋了西藥、中藥及傳染病用藥等5大範疇,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強調已經發函各醫療機構、藥局等,要求即時盤點、通報最新缺藥狀況,預計下週召開記者會說明。
-
藥品通報中心試辦 促院所即時點清欠藥數量
|為避免缺藥事件重演,衛福部3月底啟動「藥品供應通報處理中心」,涵蓋西藥、中藥、兒童困難取得藥品與醫材、罕病特殊營養品及緊急藥物,公費疫苗及傳染病用藥等5大範疇。讓各醫療機構、藥局等,可即時盤點、並通報最新缺藥狀況。衛福部次長 王必勝:「當今天如果藥品 缺藥有通報進來,我們會先由臨床藥學會來幫我們判定,它是屬於是一種個人的問題,還是系統性的問題。那目前有10件缺藥的通報,有5件已經處理完成,還有5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