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副主席指AI生成不具言論自由 籲標明生成內容防假訊息
曹晏郡 謝其文/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生成式AI是近年的科技發展熱門,也促使各國開始檢視、思考是否立法,以防範負面衝擊。歐盟執委會在和網路及廣告業會談之後表態,不認為AI所生成的產品有任何言論自由權利,希望各大平台能夠明確標示AI生成的文字、圖像等內容,降低假訊息等隱憂發生。
歐盟執委會副主席喬霍瓦(Vera Jourova)說:「我們有項主要工作是要確保言論自由,但當涉及到AI所生成的內容時,我看不出這個機器有任何言論自由的權利。」
在ChatGPT帶動生成式AI熱潮後,無論是文字、圖像、音樂等領域應用,可以說是一日千里。但歐盟執委會表態,AI生成內容不具有言論自由權利,應該要特別標註。
喬霍瓦認為,「新的AI技術可以帶來好處,但還有其他的負面影響性。潛藏傳播AI生成假訊息服務的簽署方,應該要採用技術去辨識這種內容,還要向使用者明確標記出來。」
AI發展迅速,也促使世界各國開始思考、檢視是否加速立法,來防範像假訊息、歧視等負面影響。
歐盟去(2022)年6月和數十家網路平台、廣告業者簽署相關的自律行為守則,包含Google、Meta和微軟等科技公司都簽署參與,至於Twitter則是在5月退出。
但想明確標註AI生成內容,難度可不小。
國防院網安所助理研究員杜貞儀指出,「是滿有挑戰性的。人工智慧上面就有一些可能存在的偏見,或者是因為資料訓練代表數不足等等,它必須要大規模辨識出是否為生成式的內容。這同樣因為自動化的處理,可能會導致一些錯誤標記,而產生歧視或排擠的效益。」
生成式AI對不少產業來說可以提高工作效能,但假訊息隱憂不得不小心。未來除了各國政府單位的防範之外,各平台業者能否讓內容標記等技術更強化、有效,還有待觀察。
洪詩宸/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