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音波
-
台東馬偕引進內視鏡超音波 助膽胰病患精準檢查腫瘤
|文教科技傳統體外超音波,很難檢查到在胃腸後方的肝膽胰臟器官初期腫瘤加以治療。現在內視鏡超音波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尤其是能提高8成胰臟癌患者存活率提高到2成以上。台東馬偕醫院這幾年引進內視鏡超音波,並運用內視鏡手術成功幫助肝膽胰臟病患,利用內視鏡就可以治療或切片檢查;而且這項檢查有健保給付,台東民眾不用再跑到外縣市就醫。
-
4/11世界巴金森日 台灣約5至10萬患者
|社福人權每年4月11日是「世界巴金森日」,依盛行率來推估,台灣約有5到10萬名的巴金森氏症患者,但目前醫界仍無藥可治癒。台大醫院上午在台北二二八公園舉辦巴金森病友闖關活動,呼籲病友除了規律用藥,也能夠過太極拳等有氧運動,有效延緩病情。
-
臺南到病院前緊急救護案 1年有400件重大創傷
|根據臺南市消防局統計,到病院前的緊急救護,1年大概有400个重大創傷案件,毋過臺南只有兩間醫學中心,而且攏咧市中心,近期消防局規畫增設到病院前的超音波,配佇新營、關嶺、玉井、佳里、新市佮歸仁等6个較偏鄉的消防分隊救護車,希望會當降低重大創傷的死亡率。(這條新聞標題、前言是臺語文。)
-
台南消防分隊救護車增到院前超音波 盼減重大創傷死亡率
|地方根據台南市消防局統計,到院前的緊急救護,平均每年大約會有400件,屬於重大創傷案件,但是台南僅有兩家醫學中心,都位於市中心。因此消防局規劃,要增設到院前超音波,配置在新營、關嶺、玉井、佳里、新市及歸仁等6個較偏鄉的消防分隊救護車,期望能降低重大創傷的死亡率。
-
12分鐘確認類風濕性關節炎 丹麥超音波機器人助把握黃金治療期
|文教科技秋冬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好發季節,常發生在40歲之後的女性。病患會出現關節疼痛、僵硬,嚴重還會失能,而用超音波早期發現異狀,可讓治療效果更好。丹麥就研發一種,專門檢查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超音波機器人,病患自己就能依照指示操作檢查,12分鐘就能確認病情,省去漫長的排程時間。
-
聚焦式超音波無創穿顱 頑固型癲癇新曙光
|生活國內治療癲癇又有重大突破。台北榮總研究團隊,進行為期一年半的突破性研究,以「聚焦式超音波」來治療頑固型癲癇患者,初步試驗結果證實,可有效減少癲癇發作。而這項台灣自製開發的新療法,日前也被刊登在知名國際期刊上。
-
本土+44379/本土單日確診萬例以下?莊人祥預估七月底
|生活今日確診數達4萬4千餘例,雖整體疫情下降,但跟指揮中心之前評估,6月底前達到單日確診數低於萬例,仍有一段距離。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依現在情況評估要延至7月底,確診數才可能低於萬例。國內新增1例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最年輕個案,為1歲男童。
-
台大、中研院使用微能量超音波治療腦中風 研究成果登上國際期刊
|生活腦中風是導致民眾死亡和重大病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平均每年有12000多人因為腦中風死亡,而且它所引發的血管性失智症,也對部分家庭帶來失能以及照顧層面的難關。由台大、中研院等單位所組成的跨領域團隊,發現微能量超音波,在治療腦中風所引發的血管性失智症,有了突破性進展。在動物實驗當中,可以使用微能量超音波刺激神經細胞,進而產生神經再生的現象。相關研究成果已經刊登在國際期刊上,未來可望進一步應用到臨床治療層面。
-
國衛院全球首創戒指形海扶刀治乳癌 縮短手術時間、降燒傷機率
|生活國家衛生研究院近來開發出全球首創新型乳房腫瘤海扶刀系統,不僅保留海扶刀優點,更精準定位治療癌組織,降低皮膚燒傷風險,縮短手術時間,也取得專利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