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資料庫長達20年的資料濫用,去(2022)年已遭憲法法庭宣告違憲,應於3年內修法。在修法真空期,台灣人權促進會協助11人向健保署發出申請,要求停止將其健康資料用於健保與醫療行為以外,撫平隱私侵害帶來的治理危機。
對岸疫情升溫,台灣也出現搶藥潮嗎?指揮中心昨(19)日證實,普拿疼有貨源短缺狀況,呼籲國人勿搶購寄國外。藥師表示,其實和普拿疼同樣含有乙醯胺酚成分藥物很多種,民眾不要有品牌迷思,藥品也會過期,備太多也沒用。
民眾咧病院做電腦斷層佮血管攝影,有當時仔會予人要求愛注顯影劑,毋過國衛院和臺中榮總上新的研究發現,注顯影劑10年內得著失智症的機率,會比沒注過的人懸出2倍外,血管性失智症有4.66倍,醫師認為可能是顯影劑gâu造成血洘、對血管造成損傷有關係。
八月中旬,憲法法庭針對人權團體申請健保資料庫釋憲案,做出和縣與部分違憲的宣判。雖然健保資料可以繼續使用,但是健保法及其他相關法律都欠缺明確規定,也欠缺當事人請求停止利用的相關規定。而個資法或其他法律也沒有獨立監督機制,對個人資訊隱私權的保障不足,三年內必須修正全民健康保險法或是其他相關法律,或是制定專法。台灣健保資料開放研究以來,已經累計七千多篇的論文,對國家醫療與衛生政策的形成有不少貢獻。這次人權團體爭取到退出權,相關機關必須在三年內制定或修正相關法律,明定請求停止,如果例外不允許停止,包括主體、事、程序、效果也應該要明訂清楚。對人權體來說,退出權是人民抵抗政府違憲侵害的最後武器,宣判不是終點,而是資訊自主權運動的起點,讓個資保護的討論,可以再次成為國家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