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全球最大型的「美人魚大會」,5日在美東馬納薩斯舉行,包含身障、肥胖等、看似不完美的人,都可藉由在水中自在游泳的模樣展現自信,也向外界強調,生命應該具有多樣性與包容性。
台灣選手昨(24)日在2022亞洲公開水域游泳錦標賽傳出捷報,鄧羽彣摘下女子10公里項目金牌,也是台灣在公開水域亞錦賽的首面金牌,而男子好手卓承齊先在5公里項目拿下銅牌後,昨日在10公里項目也拿下銀牌,本屆台灣合計拿下1金、1銀、1銅,創下台灣參賽的最佳成績。
國際游泳總會(FINA)20日實施新的性別規範,限制在青春期性徵分期第2階段或12歲後進行過跨性別手術的選手,不得參與女性的國際游泳競賽項目。對於跨性別女性選手的規範,一直以來都是運動領域的棘手議題,因多數運動組織無法在公平、安全以及包容三者間做出適切選擇。對於多數運動員而言,要在公共場合談論此事也非常敏感,因此面對跨性別議題最好「保持緘默」。
巴西南卡西亞斯聽障奧運,當地時間15日閉幕,在疫情籠罩下,中華隊的選手們還是盡情發揮,本屆賽會總計拿下2金7銀8銅的成績。而今天的新聞見分曉單元,就來帶大家看看這場專屬於聽障運動員的比賽,它的場地設計、還有裁判規則,和一般比賽有什麼不同?
疫情與戰爭持續衝擊拉美經濟,移民北上偷渡美國的人數有增無減,美墨邊境的格蘭德河每年都發生許多溺水意外,葬送無數美國夢。尼加拉瓜因此有教練提供免費的游泳課程幫助家鄉移民,在叩關的最後一哩路有更大機會存活。
疫情趨緩,游泳池有條件解封,今天開放第一天,許多有晨泳習慣的泳客迫不及待下水游泳,一上岸趕緊戴上口罩,做好防疫。泳客抱怨不能淋浴和吹頭髮有些麻煩,還是不減游泳的興致。
指揮中心今天宣布8/10起,游泳池將開放,必須採預約制,進行人流和總量管制,落實防疫。全運會十月即將登場,台南市率先宣布,今起開放7座學校及公立游泳池,受理游泳選手訓練申請,不過其他南部縣市,都說要等中央指引出來,再研議如何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