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部門生成式AI指引 機密敏感文件禁用
曹晏郡 邱福財/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行政院拍板,通過公部門使用生成式AI的參考指引,各機關人員可以使用生成式AI,但不能用在高機密文件上,至於在使用時,也不得隨意揭露未經公開的公務或分享個資隱私,也不能完全信任生成資訊。
ChatGPT在去年底發布後,全球掀起AI熱,而生成式AI除了改變許多行業的工作模式、提升效能之外,資安和侵權等疑慮也引發全球討論。行政院拍板,通過了公部門使用生成式AI的參考指引。
國科會前瞻應用處長陳國樑表示,「建立必要的安全及內控的一個機制,機密文書承辦人須親自的撰寫,對相關的業務應該保密,未經機關的同意不得向生成式AI進行詢問。」
指引中表明,各機關人員能使用生成式AI,但產出資訊需要由業務承辦人進行最終判斷;至於機密文書則禁止使用生成式AI、也不得向生成式AI提供機密資訊,或詢問可能涉及機密的問題。
國科會前瞻應用處長陳國樑說:「封閉式的、部署的生成式AI的模型,如果確認它這個系統環境的安全,可以依機密等級來分級使用。」
除此之外,也不能完全信任產出資訊,更不能未經確認就當成公務決策依據;而且如果有使用,還要適當揭露。
國防院網路安全與決策推演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杜貞儀表示,「比較開放式的做法,但是也可以看到歐盟的AI基本法一些相關精神跟內容,認證跟驗證的機制,內控的管理辦法,未來也必須要配合提出這個指引,做出一些相對應的修正。」
國科會副主委林敏聰指出,「國內外的技術跟國際上法規的綜合發展,然後真正還有考慮到整個對產業的發展,整個會持續地評估。我們希望在比較適當的資訊之下,我們才能夠說,往這個AI基本法這個方向往下走。」
至於AI基本法何時推出,副主委林敏聰指出,會針對國內外科技、國際法規等發展評估,目前是先指引、後立法的方式,做好全方位的考量,再提出立法。
王介村/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