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桃園一名蔣姓男子到龜山的超商購物,疑似不滿被勸戴口罩,持刀殺害大夜班店員。檢方今天偵查終結,審酌被告行兇時,沒有精神障礙等理由,依涉犯殺人罪嫌起訴,建請法院處以重刑。全案移審桃園地院,法院認定被告有逃亡之虞,也有反覆實施同一犯罪的可能性,裁定羈押。
根據衛福部的資料,舊年佇臺灣有提第一類心智科、身心障礙認定手冊的超過35萬人。全臺灣規模上大的精神病院─北榮玉里分院,這幾若十年來,用四階段的職能復健,打造一个在地化的社區式照顧,協助學員轉去社區會當家己生活,這效果已經受著國際肯定。
近年來幾件殺人案件因為犯罪行為人患有身心疾病,讓身心疾病患者族群被汙名化。但身心疾病的犯罪行為人即便進入監所,也會有出來的一天;我們必須要問的是,在刑罰之外是否有其他手段,能防止這類的犯罪行為人,再次因為身心因素犯下錯誤。
國家人權委員會今仔日針對行政院「籌備司法精神病院」,敢有違法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邀請各界討論。學者和公部門攏認同,個案愛照精神狀況和風險分級處理,毋過若出院欲按怎轉來社區,猶是上關鍵。2019年7月鐵路警察李承翰,去予姓鄭的旅客攑刀刺傷身亡,一審法官認定被告有思覺失調症,判無罪,最後確定判17年,刑期到強制監護5年,到時有可能送去司法精神病院關,這幾年司法精神鑑定刑案件就幾若件,針對精神障礙者,未
嘉義竹崎鄉16日驚傳一名68歲身心障礙婦女倒臥家裡、死亡多時,而她同樣身心障礙的女兒陪伴在遺體身邊好幾天。同樣的事情12年前在這個家庭也發生過,當時是婦人的丈夫死亡,而母女倆也伴著遺體生活好幾天才被發現。如今悲劇重演,衛生局接獲通報後趕緊將女兒強制就醫。 鐵欄杆圍著的住家住著一對身心障礙的母女,是衛生局列管的精神障礙個案,因兩人有自理能力,所以衛生局並未強制就醫,僅不定時訪視。15日衛生局人員曾去
我國近年來陸續發生受矚目的司法精神鑑定刑案,攸關判決的精神鑑定報告,到底是怎麼進行,是否有改善空間?引發各界討論。醫師也說,鑑定報告固然重要,但也認為法官不該過度依賴,應該要回歸到法官身上,在審判時能夠融合醫界見解。 持刀刺死鐵路警察的鄭姓嫌犯,一審獲判無罪,如今二審大逆轉,改判17年有期徒刑,無罪變有罪的原因之一,就在於醫療團隊對被告做的「精神鑑定報告」。不過,這份攸關判決的鑑定報告到底如何進行
發生在2019年12月台南玉井真理堂遭人縱火,造成7人死亡,台南地方法院31日判處嫌犯曾文彥死刑,全案可上訴。 台南地院庭長林臻嫻說明,「被告不僅犯罪手段冷血殘酷、泯滅人性,行為造成的損害既深且鉅,犯後雖然承認犯行,但審理中對他犯行造成的結果,卻顯露不在乎甚至洋洋得意,沒有見到絲毫的悔意,或積極要彌補過錯的舉動。且經過鑑定的意見,也認為他沒有,鑑定的意見也認為他沒有辦法排除未來再度犯案的風險,受教
司法院昨天通過「刑事訴訟法」的修正草案,將推行「緊急監護」制度:未來在偵審期間,對於在偵查及審判程序中犯罪嫌疑重大的被告,如果精神障礙可能情形,且有危害和急迫性時,都可以由檢察官聲請、法官裁定,施以監護1年。對此,司改會給予認同,但也對後續的因應提出質疑。 桃園梁姓男子吸毒弒母,還砍下頭顱,二審先前認定,被告犯案當下無識別能力,判決無罪,引起社會議論,也擔心重返社區有再犯疑慮。 司法院2
近年來,當國內發生重大精神危機社會案件,往往引發社會大眾對精神疾病病人的恐懼與擔憂。今天上午,立委王婉諭在精神衛生法修法前夕與多個民間團體共同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協力地方佈建社區支持服務的資源,正視精神障礙家庭的困境。 鐵路警察李承翰去年7月值勤時被刺死,法院認定被告因罹患精神疾病,一審獲判無罪,二審台南高分院送請成大醫院鑑定,結果與嘉榮鑑定報告不同,恐影響二審判決。 日前台南也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