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國內豬隻首度檢出非洲豬瘟陽性 一文回顧台灣豬瘟拔針史

台灣首度有疑似非洲豬瘟病例。(圖/取自農業部)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農業部今(22)日證實,台中一處養豬場的死亡豬隻PCR驗出非洲豬瘟陽性反應,仍待病毒株分離確認是否為全台首起病例。台灣過去未曾發現本土豬隻確診非洲豬瘟案例,今(2025)年5月也獲認證為亞洲唯一3大豬病非疫國,並可出口豬肉。豬隻防疫是否就此出現破口?台灣在豬瘟拔針之前,又經歷了多少奮鬥?

農業部21日接獲通報,台中梧棲一處養豬場的死亡豬隻,經PCR檢驗非洲豬瘟呈陽性,並於22日緊急召開記者會宣布,自本日中午12時起,全國豬隻禁運、禁宰5天,且將視情況延長,同時也禁用廚餘養豬,並啟動全國豬場防疫調查。

雖然現階段待病毒株分離確認最終檢測結果,但這仍是全台過去20年來首起疑似非洲豬瘟案例。台灣今年5月才獲得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認證,正式成為亞洲唯一口蹄疫、傳統豬瘟及非洲豬瘟3大豬病的非疫國

非洲豬瘟是什麼?

非洲豬瘟是一種具高度傳染性、致死率高的病毒,屬於我國甲類動物傳染病,並被WOAH列為應通報疾病。

非洲豬瘟病毒在環境中具極強耐受力,可存在於冷藏豬肉100天、冷凍豬肉1000天、豬舍1個月、糞便室溫11天,且目前尚無疫苗供施打預防。不過農業部強調,雖然所有品種和年齡的豬都可能感染非洲豬瘟,但不會感染人,請民眾不用恐慌。

台灣3大豬病拔針過程?

口蹄疫

台灣在1997年爆發口蹄疫疫情,重創當時國內畜牧業,政府統計經濟損失高達1700億元,更喪失豬肉外銷市場。

在撲殺與注射疫苗並行之下,台灣才在2017年被認定為「施打疫苗口蹄疫非疫區」,隔年全面停打疫苗,也就是「拔針」,拔針滿1年後再進一步申請為「不施打疫苗非疫區」,最終在2020年正式取得認證。

傳統豬瘟

農業部指出,傳統豬瘟自1920年首次在台灣發現,超過百年來對本土豬隻造成重大威脅。

1958年,我國政府全面啟動豬隻疫苗接種,逐步控制疫情,2005年在彰化出現最後一起病例後,又歷經近20年防疫,終在2023年全面拔針、2025年5月獲認證為傳統豬瘟非疫國,台灣也成為亞洲唯一3大豬病非疫國。

非洲豬瘟

非洲豬瘟病毒20世紀初於肯亞首次發現,2018年散播至中國後爆發大規模疫情,並對亞洲地區造成嚴重影響,如今非洲、歐洲、中國等地都仍是疫區。台灣則自2018年起一路防堵至今,並於2024年獲WOAH認證為非疫國,直到今日才出現首起檢驗陽性案例。

檢出非洲豬瘟會怎麼樣?

根據WOAH規定,一旦被列為非洲豬瘟疫區,豬肉產品出口將受到嚴格限制,其他國家也可拒絕進口。

不過,農業部表示,雖然國內養豬場首次驗出非洲豬瘟陽性反應是事實,但現階段僅是針對病毒核酸的PCR快速檢測,按照WOAH建議,對於首發案例還需進行病毒株分離檢驗,才能確認感染。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