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動物或是退役警犬進入校園之後,可以成為學生實踐生命教育和提升動保觀念的好夥伴。動保團體公布最新調查,全台有3881所高國中小學,其中有317所學校飼養校犬校貓,和104年的數據相比,雖然有所提升,但成長幅度不大,因此呼籲教育部和農委會等單位,提高預算編列和相關的標準規範。
農委會和教育部推動全國中小學班班吃石斑魚計畫,10月底陸續在各縣市上菜,到目前仍有少數學校未吃到,教育部長潘文忠今(24)日上午在立院表示,因供應量大處理需要時間,食材送抵時間有落差,中小學生一定會吃到4次,對每個孩子公平。
總統蔡英文推動「2030雙語政策」,目前全台有3360間中小學有雙語課程,但是正規教育的雙語師資人數卻遠遠不足,許多學校改推在職雙語老師來補充, 原本用中文上課的專門課程,改成中英文教學,對師生雙方都造成很大的挑戰。來看公視獨立特派員,在雙語教學現場的觀察。
全教總接獲檢舉,大葉大學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榮譽講座教授黃德祥,以個人名義在南投的私立同德高中,開設中小學校長培訓班,每位學員收費高達3萬6000元。但講師群有各校教育學者、前任和現任官員,認為黃德祥遊走灰色邊緣,未迴避利益,形同利益共生的產業鏈。
全球各級學校9月起陸續開學,也幾乎都面臨中小學教師荒。美國西雅圖教師合約協商卡關,7日開學日展開大罷工,到這禮拜才復課。法國開學前,還有4000名教師空缺,部分學區祭出快速面試招攬臨時教師,無經驗可,受訓4、5天就可以上陣教學。另外波蘭教師起薪比清潔工還低,也造成教師士氣低落,爆發出走潮。
全國中小學昨(31)日開學,仍採一班一生確診、全班停課3天,教育部統計截至今日下午3時,全國有21縣市、583所園校採部分班級停課,13所園校採全校停課。
全國中小學今(30)日開學,由於上學期後段不時停課,加上兩個月暑假,不少國小辦理活動,為孩子緩解疏離感。而9月12日起,班上一生確診,同班同學快篩陰可到校。有校長指出,有家長反映9月12日是中秋連假後,擔心群聚又增加感染風險。
全國中小學開學在即,加上指揮中心預估BA.5疫情8月中下旬升溫,不少家長帶著孩子要趕在開學前把疫苗打好打滿。疫情延燒2年多來,而國內確診個案,今天新增2萬1925例本土個案,其中117例中重症,另新增3例兒童重症MIS-C。
2022總統教育獎今(5)日蔡總統親自頒獎,56名中小學生獲得殊榮。幾乎全盲的視障生陳名楊熱愛花藝與手作,主動擔任其他多重障礙生的翻譯員;妥瑞兒張佑銘從小和祖母相依為命,接觸空手道後,人生翻轉。
今年本土疫情爆發以來,中小學不時停課,讓校園內的課照老師、特教師助理員等領鐘點費的人員大受衝擊。多位民進黨立委上午呼籲政府盡速研擬補助,教育部回應,紓困補助方案已送行政院,待政院核定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