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再禁台水產品,有學者批政府沒有及早輔導業者。食藥署昨(9)日表示,這段期間至少打3通以上的電話給業者,採專人專區專線輔導,而面對中國市場,有學者認為蔡政府如果要繼續抗中保台,就要做好全面被禁的準備,也有學者認為,不要對中國心存幻想,需做最壞的打算與最好的準備。
台灣無預警遭中國暫停輸入水產品,有學者批評政府不像日本從去年就及早輔導業者因應。食藥署強調,知道中國打算推新制之後,很積極聯繫國內業者,進行輔導。
衛福部食藥署長吳秀梅表示,「每一家業者至少都,接到我們3通以上的電話,對於業者的輔導我們做了什麼,就是專人專區專線(輔導)。」
由於中國尚未回覆,國內178件申請案未通過的確切理由,難以判定是政府輔導不利或中方蓄意刁難?不過學者認為,蔡政府明知抗中保台策略,會引發中國不滿,引發後續效應,應可想見仰賴中國市場的農漁產品,會深受衝擊,但目前看起來政府的準備非常不足。
農經學者李武忠表示,「我們對我們的賣方(中國),是不是我們對他的行動,對他的偏好,對他的管理,對他的法規,是不是要隨時掌握,顯然我們政府在這方面是遠遠做得不夠。」
也有學者認為,不少銷中農漁產品長期靠中國讓利,或在免關稅的ECFA早收清單內,這些都不是正常的貿易模式,中國接二連三禁我農漁產品,舉動已經很明顯,台灣別再對中國市場心存幻想。
逢甲大學國貿系教授楊明憲表示,「我們還是從一種,正常經貿體制的角度來看,我們真的不要心存幻想,甚至於一旦ECFA取消,我們要做這樣一個最壞的打算,但是我們也要做最好的準備。」
到底台灣178件申請案為何沒有通過審核?食藥署昨日說未接獲中方回應,但中國國台辦卻表示,陸方已透過既有聯繫渠道通報台方,強調這是正常食品安全監管措施,希望台灣企業盡快補齊符合要求的企業註冊信息,喊話台灣停止政治操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