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上百家水產品業者被中國暫停出口,主要品項魷魚、秋刀魚、鰹魚、午仔魚受衝擊。由於不像過去石斑、白帶魚等情況,中國海關總署沒有主動通知台灣聯絡窗口食藥署暫停進口的理由,讓漁民措手不及。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9)日說明,中國海關總署資料中,台灣僅1件通過核准,其餘共800多家水產品被暫停出口,但600多件是基於廠商意願、被廢證等因素沒有提出申請;107件則是補件登記後被暫停輸入、2件自行撤銷,實際105件;另有73件未按期限完成,後來欲出口至中國,因此又提出登記,總計178家廠商受到衝擊。
陳吉仲表示,第一時間就委由食藥署聯繫中國單位,汲取過往鳳梨等農產品被禁出口的經驗,為了降低仰賴單一市場,已經啟動因應措施。不同魚種以凍儲、加工方式因應,讓價格穩定。
魷魚和鰹魚輸出中國,部分是為了加工再外銷其他國家,若中國量能降低,將輔導業者前往東南亞加工;午仔魚比照石斑魚辦法,除了開闢東南亞,目前內銷比重大幅提升;秋刀魚將以最大宗出口的韓國、日本,為市場前進方向。
中國去(110)年4月12日起要求世界各國,凡食品入境,必須先進行註冊登記。今年3月9日,中國海關總署來函衛福部食藥署,停止台灣原本申請系統管道、改為按照指定的書面格式,要求填寫相關文件,並於6月30日前完成。
中國海關總署於8月1日表示,提出申請但未通過的業者,仍然可持續出口至8月31日,但需完成補件,其餘未登記者則被暫停出口。
台灣是否有被針對?陳吉仲指出,其他國家截止日期是明(112)年6月30日,台灣提前1年是相對嚴格,但中國單位也並未明定補件的期限到何時,原本出口至8月31日,後來改成12月8日被禁止。WTO也相當關切,若是因行政措施導致的貿易障礙,有因應辦法。
食藥署署長吳秀梅說,本來使用系統申請變成書面格式,用Email一筆一筆傳送,確實是針對台灣所採用的特別審核方式,在申請期間都有一一和業者致電是否登記,每一家業者至少接到3通以上電話,目前已循管道和中國單位確認有無程序疏漏須補齊,尚未得到回應。
農委會表示,將全力捍衛漁民權益不受影響,也希望能將產品順利補件,完成註冊,銷往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