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雅典動物園,2月底撿到一隻罕見的小白虎,被發現時瘦弱無力而且嚴重脫水,後腿還被置入鐵釘。園方研判牠是被人走私入境而棄置,這起事件也暴露歐洲野生動物走私猖獗的問題。
10月4日是世界動物日,多個關心動物權益和環境保護的公民團體,今天舉辦活動,除了替動物義診,也推廣動物認養、寵物飼主責任的理念,為動物發聲,透過推動善待動物的理念,也學習如何與生命、自然共存。
農委會林務局這3年來救援野放5隻台灣黑熊,其中1隻在台東廣原落單,母的小黑熊Mulas,已經野放2年4個月,身上的衛星項圈早就脫落。林管處在牠的活動熱點架設紅外線自動照相機,驚喜拍到牠的近況,不只體態結實且毛色亮麗,還出現牠與另1頭黑熊嬉戲的畫面。
台灣寵物市場規模有限,很多國外的動物用藥,廠商沒有申請許可證無法進口,導致不少動物醫院藥使用一般人用藥品來治療,日前也引發違法使用的疑慮,農委會決定簡化相關程序,也朝向推動寵物專用的動保用藥登錄制度。
許多災難現場、港口海關都能看見工作犬的身影,牠們擔負起救災、邊境檢疫的重要工作。這些訓練有素的狗,平日要承受高強度的專業訓練,相對的身心壓力也不小。 近年來,許多單位開始關注牠們的心理健康,希望狗狗能夠樂在工作,而非在壓力下不得不工作。動物行為與心理的訓練課程,不只協助領犬員更了解他們的工作夥伴,也讓日常生活、訓練,以及執勤工作更為順利。
猴面鷹是一級保育類動物,全臺灣賰無5百隻。頂個月有人佇高雄的田內底發現一隻受傷的猴面鷹,趕緊共伊送去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收容中心,這馬已經沓沓仔復原,後禮拜就會當訓練伊飛。
仔細檢查身體狀況,一隻五色鳥疑似撞上窗戶昏倒,被民眾發現立即送來野生動物醫院救治,經檢查頭部和眼部的傷勢,再看看有無骨折或是內出血,按照不同情況,給予適當的治療和照護。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獸醫師江宜倫指出,「比如說幫牠抽血,然後去拍X光,然後做一些檢查,去確認牠的傷病原因是什麼,去給予牠合適的醫療。」野生動物的救治目前由政府委託設置的收容中心,分別位在北中南地區,而生態資源最豐富的花東,之前一直沒
政府推動流浪動物零撲殺政策,讓近年公立動物收容所的量能趨近飽和。上午有民進黨立委聯合召開記者會,呼籲農委會為了提高收容所,動物認養比例應該研議補貼醫療保險費。農委會表示,目前正在規劃明年推動,針對認領七歲以上老齡犬、35公斤以上的大型犬,提供認養民眾醫療保險費用補助。
前年7月,在台東廣原部落被發現的台灣黑熊Mulas,經過照料後野放,回歸山林超過1年。林務局今天以紀錄片方式,公布這段歷程,也透過牠佩戴的衛星追蹤頸圈傳回的訊號,提供台灣首隻黑熊野外活動的珍貴生態資料,做為未來黑熊保育策略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