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銷訂單
-
台經院7月景氣動向 估台經濟最差時間已過
|產經台經院發布景氣動向調查,包括製造業、服務業、營建業,都是上揚格局。顯示下半年景氣逐步呈現好轉的態勢,院長張建一表示,像是製造業的出口、訂單、庫存等數據,7月開始出現好轉,以絕對金額來看,「台灣經濟最差時間點已經過去」,但最大的風險仍要注意中國的經濟情勢牽動,國內經濟要恢復到比較強的成長,需要到明(2024)年第一季。
-
今年第二季服貿逆差 達24.8億美元創6年來新高
|產經悶了2年多,民眾終於等到疫情解封,出國散心。央銀公布,今(2023)年第二季服務貿易逆差24.8億美元,寫下2017年第4季以來最大逆差金額。另外,經濟部也公布7月外銷訂單,超過477億美元,年減幅度還是兩位數,降幅12%,連續11個月負成長。不過專家預估,今年第四季可望由黑翻紅。
-
出口連十黑 中研院下修今年GDP至1.56%【更新】
|產經中央研究院公布今(2023)年最新經濟成長率預測為1.56%,較上次預測大幅下修,主要是全球經濟放緩,終端需求不振,但民間消費升溫。學者認為,景氣依舊是外冷內熱,目前出口略現曙光,但還是得看第4季有沒有更顯著的訊號出現。
-
台灣6月外銷訂單年減24.9% 連10個月負成長
|產經通膨和升息效應持續,因為終端需求疲弱,造成製造業庫存去化。經濟部公布6月份的外銷訂單金額,是441.8億美元,年減24.9%,連續10個月負成長。
-
4月製造業景氣終止連5升 台經院:GDP保2要很拚
|產經台灣經濟研究院發布4月營業氣候測驗點,其中製造業轉為下滑,服務業雖也呈下滑,但下滑幅度有限。院長張建一表示,景氣不確定性很高,以金額跟質量來看,最壞就是這一、兩個月;而內需市場在消費帶動及公共建設6800億元的情況下,保2有機會,但要很拚。
-
美光遭中國封殺 學者:台廠轉單效應待觀察
|產經美中關係處於低點,中國宣布封殺美光產品,美國國務院批評中國言行不一,表示嚴正關切。學者認為台廠會受惠一些轉單效應,但仍有待觀察。另外4月外銷訂單連8黑,國發會主委龔明鑫預估,最晚第4季就能看到明顯復甦。
-
4月外銷訂單明公布 專家估恐連8黑「庫存去化不如預期」
|產經台灣外銷訂單陷入連七黑,4月的外銷訂單恐怕也很難改善,經濟部統計處明天將公布4月外銷訂單統計,根據上個月的預估資料,4月外銷訂單金額預估是410億美元到430億美元,年減最大幅度恐怕到21%,呈現連八黑。專家認為,因為各產業庫存去化速度不如預期,加上終端需求疲弱,未來2至3個月的外銷訂單表現,恐怕還是不容樂觀。
-
2月外銷訂單連6月負成長 光學產品衰退最大
|產經經濟部公布2月外銷訂單金額421.2億美元,連續6個月呈現負成長。其中光學產品,外銷訂單衰退幅度最大,另外,電子及資通訊產品,也衰退了2成以上。經濟部表示,3月外銷訂單恐怕也不樂觀。因為全球通膨升息壓力仍在,再加上終端需求不振,預估3月外銷訂單金額,年減幅度,將在2成以上,可能會陷入連七黑。
-
蔡英文接見工商大老 企業憂工業大戶電價擬漲3成
|產經總統蔡英文,今(20)日在府內接見八大工商團體理事長時表示,政府會當企業的最佳靠山,不過,會見時,工商團體仍關注在,4月電價,可能針對工業大戶、調漲3成的議題上,認為,調漲幅度過高,也期盼國內綠能發展,在還沒跟上進度前,核二能夠繼續服役。
-
12月外銷訂單年減23.2% 經濟部:終端需求仍顯低迷
|產經面對全球通膨升息壓力,外銷訂單金額連續4個月衰退。經濟部公布去年12月外銷訂單金額,為521.7億美元,和前年同期相比,衰退了23%。另外,台經院也下修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到2.58%,GDP要保3難度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