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邊境即將解封,國境開放後有哪些考驗?【獨立特派員】
北跑道刨鋪、報到櫃台汰換,趁著疫情期間旅客減少,桃園機場公司花了51. 2億、整建20項工程,就等著疫情結束、旅客回流。桃園機場公司副總經理洪玉芬表示,8月份的單月旅運量達到了48萬人次,是一到七月平均旅運量的三倍。
9月12開始,歐美加等國旅客,進入台灣免簽證,旅客量已經慢慢回升。目前入境旅客必須推著行李到航廈外,排隊做PCR檢驗。但從9月29號開始,將改成發放快篩試劑,而若實施順利則會再進一步開放,取消居家檢疫。
目前旅客入境必須搭乘防疫巴士、防疫計程車。航機抵達尖峰時段,旅客量佔了一整天的八成以上,防疫計程車捉襟見肘。洪玉芬說明,為了因應未來旅客持續增加,桃園機場也將原本的1271輛防疫計程車擴增至1481輛。
擴增防疫計程車、開放親友接送,未來如果取消居家檢疫,也會開放旅客搭乘大眾運輸,桃園機場已經在規劃修正動線。不過隨著國境一步步開放,也有玩家已經提早來台。

外國觀光客增加,商家迎來疫情曙光
Luke是加拿大籍的旅遊部落客,遊歷世界各國、分享影片,有超過140萬訂閱,他跟泰國籍女友受文化部邀請來台製作影片。對於台灣未來將取消居家隔離,Luke認為對旅客是個好消息。
Luke七年前第一次來台灣,最長住過一年。疫情爆發後觀光客不能再入境,睽違兩年,他最思念的是一大早飄香的台灣味。一結束隔離,他們就出發拍攝台灣早餐特輯,Luke告訴《獨立特派員》,這次來到台灣第一件想做的事,就是回味最想念的台式早餐。
而這天Luke跟女友來訪,也是店家們暌違兩年、再次迎來外國遊客,彷彿也迎來了疫情的盡頭。Luke說明,近兩年因為疫情關係,觀光客大量減少,導致商圈附近商家都經營得很辛苦。而開放外國觀光客入境的政策,將對台灣帶來很大的幫助。
Luke認為,最近關於台灣的國際新聞,都聚焦在兩岸的衝突情勢。疫情過後台灣重啟國境,更應該讓世界知道這裡很安全,他也分享自身在台灣的經歷,表示應該好好向全世界宣傳,台灣所擁有的自然美景及安全性。

解封已成必然之路,政策調整成開放關鍵
搶在開放國門前來台的旅遊部落客、不只Luke。Eileen跟Marc來自加拿大,夫妻倆在電視台工作,同時也是旅遊部落客。他們疫情前就來過台灣兩次,這次是應觀光局邀請,第三度來台,來體驗疫情過後的臺灣。
而台灣還沒完全解封,來台得隔離、採檢,甚至旅行期間他們還會接到衛生局的關懷電話,Eileen跟Marc表示算是很特別的經驗。不過他們也認為,防疫措施的執行代表著台灣對於遊客安全的注重,因此感到很開心。
不過他們也觀察到,因為防疫的關係,外國人必須自備台灣的Sim卡,才能在機場通關。雖然桃園機場已經協調電信公司、增設辦卡櫃台,但每到國際班機抵達尖峰,機場的Sim卡櫃檯就會大排長龍,如何兼顧防疫、又讓遊客順利通關,也將是未來的考驗。
隨著國境開放,取消採檢及居家檢疫,成為必然要走的路,國際宣傳、與放寬檢疫順利接軌,將是讓遊客重回台灣的關鍵。
(※ 林珍汝 賴振元/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