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台灣力拚今(2023)年600萬人次觀光客來訪。旅行業者對境外旅客展開調查,發現超過5成有意願在未來兩年內到訪台灣,其中以日本旅客最多。境外旅客在疫情後最想到台灣的夜市,而溫泉、戶外觀光,排名也比過去大幅上升。
疫情解封人潮回流,連帶讓夜市垃圾大幅增加,環保署2020年起推動環保夜市,但不少知名夜市卻遲遲未列入,今(2023)年研議將蘿蔔與棒子並進,除了獎勵得獎夜市,成效不好夜市也要給予處罰。
農曆春節前,經濟部公告相當夯的中國製螺螄粉,因未開放進口需全面下架。不過在高雄新樂街春節夜市,還是有攤商販售,高雄市衛生局前往稽查,查獲2千多包中國製零食,外包裝沒有中文標示,也沒有輸入證明,違反食安法將裁處3萬到300萬元。
這幾冬環保署推動環保夜市,今年有台南復華夜市等等入選環保夜市,環保署也表示欲佇明年進一步公佈環保夜市的指引,包括糞埽分類、減少使用塑膠碗等等,希望全國夜市攏通往這个方向改進,予民眾踅夜市也通顧環保。
台南市知名的大東夜市,傳出土地租約將在今(2022)年底到期,後續可能無法再經營。但其實大東夜市雖然擁有高知名度,不過卻沒有合法設置許可。據了解,台南共48處夜市,合法設置只有14處,市府現階段針對未取得許可的夜市先以管制為主,後續輔導夜市申請設置許可。
中國對疫情堅持「清零政策」反覆封城,很多店家因此倒閉。為了求生存,一些餐廳老闆放下身段到街頭擺攤,當局也從原本的嚴格限制,改為鼓勵大家投入小本生意。
經濟部這個月開始推動全國市集「半價銅板購」的活動,活絡受到疫情影響的傳統小攤販經濟。台東市觀光夜市促進會特別推出半價50元,可加購優惠組合的夜市美食組合商品,共32種1600份,而且不限消費額度都可以加購買到超過100元的商品,9日週六晚上一推出,陸續湧入人潮來消費。
去(2021)年5月15日,本土確診新增180例,雙北地區進入三級警戒。萬華區依賴觀光客的夜市、宮廟大受影響,但他們將疫情危機化為轉機,在停業期間進行攤位改造,改頭換面擺脫「老」的形象,期盼疫情過後以全新面貌迎接遊客。
傳統市場和夜市過去都使用現金交易,加上部分攤販擔心,加入行動支付會被課稅。但是受到疫情影響,民眾希望減少接觸,宜蘭傳統市場、夜市行動支付比例提高至5成,但消費者使用率還是不高,市場管理所呼籲多加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