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冠疫情趨緩,疫情指揮中心最快下午記者會就會宣布最新防疫鬆綁政策。包括輕症免隔離、免通報,醫護人員照護輕症患者時,也不必再強制戴N95口罩及防水隔離衣。不過專家建議,迎接全面解封前,65歲以上長者、多重慢性疾病及幼童等高風險族群,最好「疫苗+1劑」,解封才更安心。
新冠本土疫情新增1.9萬多例卻診,比上星期五減少23%。指揮中心宣布,室內口罩令從20日開始鬆綁,但有專家提醒,如果家裡面,有同住的長輩、小朋友等脆弱族群,口罩還是不要脫太快。至於校園口罩令延後到3月6日放寬,還授權校園可以自主加嚴措施。但有教師團體擔心,認為定義應該要更加明確,否則有可能造成師生衝突。
離岸風電開發,風機基座打樁所產生的噪音,會對鯨豚造成極大衝擊。環保署參考德國標準,規定打樁噪音不能超過160分貝,不過保育團體質疑環保署對業者放寬監督,並質疑國外風電商在母國可以達到嚴格的噪音管制標準,為何到台灣就做不到。
中國在7日公布了「優化防疫」新10條,放寬檢疫規定,包括無症狀感染者還有輕症個案,可以採用居家隔離,但還是有民眾擔心,因此出現囤藥、囤口罩的風潮。有英國媒體指出,中國還沒有作好解封準備,在冬季月份恐怕會有100萬人死於新一波疫情。
從12月起,入境人數要調高為每星期20萬人次,有飯店業者就觀察,初期入境者還是以本國人居多,外籍旅客回流可能要等到明(2023)年,不過,對於逐步放寬也樂觀其成,而實際走訪外交部領事事務局,排隊申請護照的民眾大排長龍,很多民眾都已經在規劃,要在年底或是春節假期出國。
隨著國內疫情趨緩,防疫規定再放寬,從今(7)日開始,接觸者隔離放寬為7+n天,居家隔離也正式走入歷史,改為0+7自主防疫。另外,也取消旅行團、健身房、遶境、八大行業等疫苗3劑令,到公共場所也不強制量體溫。指揮中心更進一步宣布,下週一(14日)起,也將取消第一、二、三、七類,共24類場所工作人員「三劑令」。
防疫再放寬,疫情指揮中心宣布,11月7日起不再強制公共場域量測體溫。另外,民眾參加宗教遶境、團體旅遊、健身房和八大行業,都不用打過3劑疫苗,也就是說解除3劑令限制。
日本今日進一步放寬入境限制,單日入境人數上限增加到5萬人,還允許觀光客在沒有日籍隨團人員情況下赴日旅遊,成了類自由行。另外因為通膨影響日圓持續貶值,兌美元匯率一度超過144日圓,創24年新低紀錄,當局也期望藉此吸引更多觀光客入境消費,儘速振興觀光業。
結束確診隔離期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31日開始恢復正常辦公。他在上午召開記者會,針對自民黨切割舊統一教,跟為安倍舉辦國葬事宜進行說明後,就提出防疫新政策,表示實施接種Omicron疫苗的日期,將會提早到9月中旬,並再度放寬入境規定事宜。岸田文雄宣布,「從9月7日開始,入境人數限制將從2萬人提高到5萬人,全球所有國家的遊客,可以在沒有日本隨團人員的陪伴下,以參加日本旅行社行程方式入境。」另外,原本日本
根據日媒報導,日本防疫政策在7大工業國(G7)中最為嚴格,影響到重啟開放訪日遊客的意願。目前正在隔離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今(24)日透過視訊宣布,日本將進一步放寬入境限制,包括打滿3劑免提交陰性證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表示,「考慮從國外入境日本的民眾必須先做檢測很不便,從下個月7日起,不再需要持登機前72小時內陰性報告,只要持疫苗證明。」日本正面臨第7波疫情,為了減輕醫療機構的負擔,現行的邊境管制措